论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色

2023-07-03 1458 0
作者: 孙青华 来源: 红歌会网

——“大”诗衷情毛主席

  诗是诗人心灵喷出的火花,是诗人行为、智慧、性格、人格、志向、情感的反映。优秀而伟大的诗歌(“大”诗)不仅能把诗人的喜、怒、哀、乐传递读者,还能把诗人的思想、品德、胸怀、特殊的气质展示给读者,创新出无人能比的艺术特色。如杜甫的诗词“忧民”之情无人能比,李白的诗词以“豪放”独占鳌头,屈原的爱国诗篇惊天地泣鬼神,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词则是一个“大”字压倒古今中外诗人。

  毛主席诗词的“大”字首先表现在大志向上。早在一九零六年秋,小学的毛主席就写下“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的诗句,用《咏蛙》抒发出虎踞龙磐的大志向。青年毛主席创作《沁园春·长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立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代表无产阶级“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九六三年,毛主席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诗中写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表现出诗人老当益壮要领导全世界(五洲四海)的无产阶级只争朝夕扫除一切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抱负。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以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豪迈诗句表明其凌云之志!

  其次表现在大意境、大气魄、大跳跃上,《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就是一首大意境的好词,意境静中寓动,景物色彩明丽,场面纵横万里、波澜壮阔,把半个中国尽收眼底,是多大的一幅风景画啊!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澈。/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这是毛主席一九三五年十月在长征的路上写的《昆仑》,诗歌意境由大雪纷飞、雪山绵延、寒气逼人跳跃到诗人倚天抽宝剑摧山撼岳,展示出诗人天马行空、改天换地的大气魄。

  《水调歌头·游泳》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毛主席以“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妙妙数语描绘出长江大桥及三峡水库美丽蓝图,动与静、通与截、天与地、云与湖大跳跃,把长江流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展现在读者眼前。一九三零年夏毛主席带领红军由钉洲向长沙的进军路上以吞吐山河、雷霆万钧的气势写下了“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的伟大诗句,悲与喜,柔与刚大跳跃。

查看余下6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