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石:毛主席如何解读两个“封锁”
1962年8月2日晚,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毛主席同来自河北、山西、内蒙古三省区党委负责人谈话。话题涉及到当时的国内形势时,毛主席说到了干部下乡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地方干部群众不愿或不敢对他们说实话,甚至对他们采取消极的封锁措施。
见毛主席说到这一点,在场的李雪峰深有感触。他结合自身实际,说到了自己不久前回家乡调研时就遇到了这样的封锁。毛主席一听,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在发扬民主过程中,要相信多数干部群众是好的。封锁有两种,一种是我们征购过重,群众吃不饱,因此要封锁,隐瞒产量,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原谅的;另一种是办了坏事又封锁,这是不能原谅的,也是封锁不了的。
无数历史事实反复证明,毛主席不管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史的任何历史关头,总能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探幽发微,洞悉一切,在极其复杂多变的形势之下,敏锐地窥察并捕捉到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及时果断地向全党提出来,并采取正确果断的措施予以恰当处理。惟其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漫长曲折的革命征途上,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度过一道又一道难关,轻舟快进,一路高歌,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六十年代初期,新中国经过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严重砥砺之后,中共中央毛主席及时吸取了其中的教训,拨正了前进航向,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突飞猛进,阔步前进。为了不再重蹈既往历史覆辙,毛主席高度重视领导干部下乡做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是毛主席一贯倡导并终生坚持不懈的不二法宝。他反复告诫全党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实际生活工作中获取第一手材料,为我们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可资依赖的翔实依据。只要细读《毛泽东年谱》就不难发现,毛主席一生最反对领导干部整日坐在办公室里,不深入生产斗争第一线,不去做具体细致的调查研究,一味听下边人员的所谓工作汇报,然后盲目制定出不符合工作实际的极不严谨科学的政策,误导基层民众,贻误工作大局,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大小不一的各种损失。不仅如此,毛主席甚至极度反对领导干部无论起草什么文件或文稿都全部依靠秘书的不良现象。他说,自己一生的绝大多数文稿都由他亲自撰写,很少让秘书代笔。即便涉及党的重大政策的重要文稿,有时确需秘书班子集体撰写,他也要给予具体详尽的指导,并对草拟好的文稿反复进行修改补充,然后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基本达成全面而广泛共识后,才可以形成定稿印发给全党全国。
全面施行人民公社化以后,中国走入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新时代。由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新生事物,难免在探索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一点,毛主席比任何人都看得非常清楚,他不仅反复不断地在全党讲这个问题,更在接见外宾时面对外宾们的不断求教反复不断地将这一问题讲给外宾们。毛主席对人对事一向坦诚直白,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每常很坦诚地对第三世界来访朋友们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一点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我们还处在不断学习与探索阶段,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经验可以提供给你们。你们还是要结合本国实际,制定出符合你们国家实际的政策,走适合你们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学。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