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时代的指导员,为什么让人效死命?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最近备受好评的一部剧:《能文能武李延年》,这部剧讲述了抗美援朝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但我觉得里面有不少值得拆解一下的地方。
《能文能武李延年》是主旋律电视剧《功勋》的第一个单元,讲的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同志在朝鲜战场上的一场战斗。
李延年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战斗英雄,电视剧有艺术加工,但大体上是真人真事。
李延年是志愿军某部七连的连指导员,除了配合连长指挥作战之外,他是连队政治思想状况的第一负责人。
李延年作战勇猛,很有威望。
李延年和连长在营里开战前会议,他们的方案获得了通过,领导称赞了他们。
但是俩人一回连里,就看见了队伍一阵喧闹——
连队里出了逃兵。
这是打连长和指导员的脸了,无论你再怎么被营里信任,连里出了逃兵,都会被别的连嘲笑的。
1
逃兵张安东
逃兵叫张安东,年纪很轻,几乎还是个孩子。
张安东是个解放战士,就是从国民党那边俘虏过来参加了解放军的。
这里要解释一句,内战开始之后的国民党军队,到处乱抓壮丁,能被强征入伍的,基本都是穷人。
穷人天生愿意参加革命,好多解放战士到了人民军队之后能勇猛作战。邱少云烈士就是一名解放战士,一样成了大英雄。
军队是个大熔炉,人民军队是个好熔炉,很多人就炼成了钢,反动派的军队那就是个渣熔炉,很多很出色的小伙子,都在那里面被炼成了渣。
解放战争中,解放战士一般是和战斗骨干、解放区新兵搭配组合的。
战斗骨干要教他们作战——“你们看着,跟我学着打”,逐渐把新兵带成老兵,把解放战士改造成人民战士,这种办法解放战士觉得很新奇,因为国民党的军队里,都是老兵在后年混着,逼着新兵前去送死。
战斗力是怎么出来的,就是尊重和爱护带出来的。
张安东年纪轻,没有被国民党军队教成一个老兵油子,但是他觉悟比较低,他恋家,开小差,就是为了回家看对象张二妞。
班长发现张安东开了小差,枪支弹药都扔下了。
连长指导员都去营里开会,副连长带人把张安东抓了回来。
副连长薅着八班长发狠,要“处理”了张安东。
处理这个词属于委婉语,其实就是枪毙。“逃兵枪毙”,就像“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一样,是属于“天经地义”的习惯法部分。
证据对张安东也很不利,他带着便衣和很多的干粮——就是憋着逃回国。
连长和李延年一回到连里,就看到了这一幕。
连长就要拔枪,被李延年一把按住了。
连长虽然管一百多人,但他和李延年那会儿也就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这种冲动特别能理解,他们在内战中经历了血和火的考验,知道临阵脱逃对队伍的伤害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