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来意 | 毛主席痛斥、痛击“买办阶级”:他们是不顾民族利益的
买办是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产生的一个特殊阶级,本来是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随着势力的壮大,逐渐成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压迫剥削和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和帮凶。
毛主席对“买办”这个阶级的产生、性质以及基本特征有过比较精确的概括和说明,例如他在1925年12月1日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文中对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做了如下分析:
“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
1935年12月27日,毛主席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
“大土豪、大劣绅、大军阀、大官僚、大买办们的主意早就打定了。他们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在说:革命(不论什么革命)总比帝国主义坏。他们组成了一个卖国贼营垒,在他们面前没有什么当不当亡国奴的问题,他们已经撤去了民族的界线,他们的利益同帝国主义的利益是不可分离的,他们的总头子就是蒋介石。这一卖国贼营垒是中国人民的死敌。假如没有这一群卖国贼,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可能放肆到这步田地的。他们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1939年10月4日,毛主席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讲到不同革命阶段的发展规律时指出:
“中国的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直接为帝国主义服务并为它们所豢养的阶级。因此,中国的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都是革命的对象。但是,由于中国的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在各个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在革命的锋芒主要地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斗争。在这种一定的时期内,中国无产阶级为了削弱敌人和加强自己的后备力量,可以同这样的大资产阶级集团建立可能的统一战线,并在有利于革命的一定条件下尽可能地保持之。”
1939年12月,毛主席在参与编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课本中,讲述了帝国主义把中国一步一步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历史,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的通商都市直至穷乡僻壤,造成了一个买办的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造成了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以便利其剥削广大的中国农民和其他人民大众。”对这个买办阶级,他进而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