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群众语言:“借了土豪的钱不要还”“讨老婆不要钱”

2022-01-14 2008 1
作者: 共产党员 来源: 共产党员

微信图片_20220114014046.jpg

  毛泽东的“群众语言”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钻研文学、历史和哲学,政治家的胸襟与诗人的激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正是这些朴实、风趣、通俗的“大白话”,传播了革命思想,凝聚了革命力量,激励了革命斗志,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01 讲农民一听就懂的话

  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在湖南农民运动时期,针对中国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盲和半文盲占绝大多数的实际,毛泽东提出夜校讲课一定要通俗易懂,讲农民一听就懂的话。如讲打倒帝国主义就说“打倒洋财东”,在阐述群众工作时,讲到“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些针对工农特点的极其鲜明而朴实的语言,很容易为工人、农民所接受,也有效地传播了革命思想。

  毛泽东注重把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融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他逐字逐句修改陈正人起草的《施政大纲》,把“废除聘金聘礼,反对买卖婚姻”改成“讨老婆不要钱”,把“废除债务”改成“借了土豪的钱不要还”。当年,正是这种带烟火气的大白话,把革命的道理和思想播撒四方。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形象地说明充分的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破解矛盾的必由之路。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充分运用历史典故、寓言和神话来阐述革命理论、宣传革命思想。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拿“曹刿论战”的故事说明怎样以弱胜强;《将革命进行到底》利用古希腊“农夫和蛇”的寓言表达不能让革命半途而废的决心;《矛盾论》中用《山海经》的“夸父追日”、《淮南子》的“羿射九日”、《西游记》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和《聊斋志异》中鬼狐变人的故事,说明“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而“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的同一性”才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深奥道理。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列宁也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毛泽东善用群众语言宣传革命思想的做法启示我们,无论深奥的政治理论还是深远的革命主张,都要适应群众的认知水平和语言习惯,在理论通俗化、语言群众化、形式多样化、载体时代化上下功夫。

查看余下5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