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诗词的人民观
通观毛泽东的诗词,发现他的诗词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的许多诗词,有意无意地把笔端放在描写群众、热情地讴歌群众、赞颂群众、关心群众上面来。这是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色或特点。在毛泽东67首诗词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到群众的竟有39首之多。这让人们想起他主张的文艺作品要多描写工农兵!他是这样主张的,自己也是这样实践的。这些涉及到的描写群众的诗词中,归纳起来,其主要的思想观点有:
老百姓也是圣贤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群众,历来有不同的认识和态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问题之一,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哲学问题,涉及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观点。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十分鲜明,他历来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毛泽东在读史时,曾多次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一部二十四史,多半是假的,是帝王将相史。一次他在读《诗经》时,指出:“司马迁对《诗经》品评很高,说诗三百篇皆古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大部分是风诗,是老百姓的民歌。老百姓也是圣贤。”
◆毛泽东手迹《贺新郎·读史》。
“老百姓也是圣贤”,实际就是“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这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个思想在诗人的诗中,既是诗中的灵魂,又是用艺术形式自觉不自觉地对其进行讴歌和赞颂的重要思想内容。在《贺新郎·读史》中,诗人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高度,纵论古今的同时,充分肯定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他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树立群众英雄史观问题,高度赞扬陈胜、盗跖、庄蹻等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诗人尖锐地提出历史上“风流人物”究竟是谁的问题。诗人指出:“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诗人明确地肯定,流传下来的盗跖、庄蹻及以后反抗秦王朝的陈胜,这些人是封建社会的批判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然而,他们在封建统治者御用文人的笔下,却是“盗”“贼”。诗人肯定和赞扬的正是这些被历朝的统治者和史书否定的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们是不应该被人们忘记的“风流人物”。这是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歌未竟,东方白。”这种颠倒历史的时代终于过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开始了人类新纪元。
在1936年写的著名的《沁园春·雪》中,历数历史上的知名的帝王将相之后,发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惊叹!这犹如空中惊雷!他明白地告诉我们,那些在民族生存危亡之际,正在奋起救亡的广大民众,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