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青山:毛主席解放台湾的“武统”与“和统”的辩证法
建国之后二十多年,毛主席念兹在兹,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最终统一,费尽了心血,也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再从“和平解放”,又“恢复”到“武力解放”辩证过程。此时此刻,认真回顾和研究这种对台斗争的实践过程,对最终解决台湾问题,还是很有益的。
一、建国之后的头五年,是毛主席着重于武力解放台湾的阶段。
早在1949年6月21日,毛主席在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江之后,就明令三野负责武力解放台湾,点将粟裕主持对台作战,甚至把解放台湾作为几个月内的“四大工作”之一。毛主席在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电华东局、粟裕、张震、周骏鸣说:“在你们面前目前的几个月内有四件大工作:(一)经营以上海为中心的苏、浙、皖、赣新占城乡广大地区;(二)占领福建及厦门;(三)帮助二野西进;(四)准备占领台湾。”(《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第583-584页)
毛主席为解放台湾火速组建空军和海军。1949年7月10日,他就致信周恩来,要组建一支空军攻击部队,“准备明年夏季攻取台湾。”信是这么说的:“根据朱德建议,可考虑选派三四百人去苏联学习空军。同时购买飞机一百架左右,连同现有的空军组成一个攻击部队,掩护渡海,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同时须考虑在闽、浙两省建立飞机隐蔽库。”毛主席请周恩来召集有关同志商酌。7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第十四兵团司令部及直属部队和军委航空局组成空军领率机关,并决定派刘亚楼等赴苏具体商谈购买飞机、聘请专家、顾问和帮助开办航校等事宜。7月3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听取刘亚楼等关于筹建空军情况的汇报。中央军委决定以十四兵团司令部及直属部队和军委航空局组成空军领率机关,并决定派刘亚楼等赴苏商谈购买飞机、聘请专家和帮助开办航校等事宜。(《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第595页)
1949年12月16日晚上,毛主席在克里姆林宫拜会斯大林,在谈到建立中国海军和解放台湾问题时,他说:我们“缺少空军和海军,希望在解放台湾时得到苏联的援助。”但这一要求被斯大林婉拒了,斯大林说:“提供援助是不成问题的,但援助的形式必须考虑。这里的主要问题是不给美国提供任何干涉的口实。”
1950年2月4日,为抓紧抓紧组建空军和海军的同时,毛主席又提出,我们要训练一个伞兵部队,作为台湾登陆作战之用。毛主席在访苏住地同前来莫斯科商谈中苏民航协定的刘亚楼谈话时说:“我们不仅应该的强大的陆军,还应建立强大的空军,强大的海军。现在有起义的伞兵第三团,将来要归空军建制。有一支跳伞部队好,以此为基础,加强党的领导,结合跳伞技术训练,可以不断提高这支跳伞部队素质。”同日,又电粟裕:“(一)起义过来的的伞兵第三团,现在有多少人,跳伞技术程度如何,他们中间的政治工作进行得怎样,有无党员的发展,一般的政治情绪如何,望电告。(二)这批伞兵盼加强对他们的政治训练,我们需要以这批伞兵作为基础训练一个伞兵部队,作为台湾登陆作战之用。”(《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卷,第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