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著名的政治哲理诗,毛泽东当时对国际关系的完整思考

2023-07-30 1373 0
作者: 张兴德 来源: 党史博采

图片

  在毛泽东诸多的诗词中往往含有某种哲理思想。在这些含有哲理思想的诗词中,莫过于1961年11月17日写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了。这是一首用哲理语言写成的政治哲理诗。我们来看原文: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中。

  (一)

  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观看了浙江绍剧团到北京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的故事源于我国家喻户晓的古代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情节。郭沫若看后,觉得很好,有感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便于10月25日写了一首七律,抒发自己的感受,并将诗呈送毛泽东。诗曰: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毛泽东看了以后,于是写了这首著名的和诗。以前一些毛泽东诗词的解读者,多是从《西游记》这段故事本身的几个人物的象征意义去解读本诗。这自然不错。但从根本上讲,毛泽东这里主要是有感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借“和诗”回答人们当时的一些重大关切,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宣传诗”(毛泽东把自己的诗称作“宣传诗”,见《毛泽东诗词集》中对七律二首《送瘟神》的注释)。诗中自然也有不认同郭沫若观点的意思。

  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均处于风云变幻的复杂历史时期。许多人对如何认识当时的中苏两党分歧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为什么会出现赫鲁晓夫集团,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赫鲁晓夫集团等等一系列问题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疑虑和模糊认识。教育全党全国人民正确认识同赫鲁晓夫集团的分歧,分清敌、友、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和毛泽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当时对全党、全军、全民开展了相应的宣传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面对困难,奋发努力,共度时艰,各条战线(包括文艺战线)都保持生气勃勃的气势。

  毛泽东在这期间,写了多首反映对赫鲁晓夫集团斗争的诗词,这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就在写这首诗的当天,毛泽东和周恩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了参加苏共二十二大后途经北京回国的印尼共产党主席艾地。毛泽东同他谈了对赫鲁晓夫集团的一些本质看法,指出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起了很坏的破坏作用。这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他指出,“开明的资产阶级(对斯大林)的看法比赫鲁晓夫还要高明些”,是斯大林领导了苏联人民战胜了德国法西斯。这期间,毛泽东在同许多外国兄弟党和外国友人谈话时,多次讲到在对敌斗争中,要注意团结大多数,争取中间派问题,指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有很大的耐心,以同志式的精神去说服中间派”。“诗言志”,《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诗就是毛泽东当时这些思想的集中反映。

查看余下7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