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毛主席为啥反对“均贫富”?(中)


  赵磊:毛主席为啥反对“均贫富”?(中)

  ——评华生的奇文

  赵 磊

  (西南财经大学)

  一、倒车还是前进?

  几天前,鄙人认真学习了华生的高论:“历史上的均贫富总是以普遍贫困而告终”,并撰写了学习体会:《“均贫富”何罪之有?(上)——评华生的奇文》(注1)。

  华生的言外之意是:历史上的“均贫富”总是在开历史倒车,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完全是在浪费地球资源和践踏人类生命。

  那么,历史上的“均贫富”究竟是开历史倒车呢,还是推动历史前进呢?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历朝历代的官方史书几乎都把农民起义“均贫富”定性在十恶不赦之首位(注2),属于大逆不道,必须“凌迟”“腰斩”“枭首”“灭九族”。

  华生的高论与这个定罪完全一致,区别在于:一个文攻,一个武卫。

  新中国成立之后,被颠倒的历史才被重新颠倒过来。新中国前三十年,官方对于农民起义的评价是:“每次较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都严重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也就是“后三十年”以来,历史再次被颠倒:学界绅士(亦称“公知”)就像晚上的耗子,纷纷从下水道里钻出来,给农民起义扣上了“土匪”“强盗”“摧毁文明”“历史倒退”的种种罪名——“尚小明事件”就是其中一例(注3)。

  但是尽管如此,前三十年中国史学界做出“农民起义推动历史进步”的定性,今天仍然得到了很多明白人的赞同。

  比如,在《红歌会网》转发拙文《“均贫富”何罪之有?(上)》的下面,针对华生所谓“历史上的均贫富总是以普遍贫困而告终”的检举揭发,有位同志跟帖说:

  ——“这句话的逻辑就很成问题,完全不符合事实!实际上,历史上每一次反抗剥削反抗压迫的斗争,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推动社会向更公平的方向发展,怎么能说都是毫无差别的‘总是以普遍贫困而告终’?就如多少次农民起义,都打击了反动封建统治,终于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其中,不能抹杀每一次农民起义的功劳。”

  二、失败或者成功?

  我完全同意这位同志对华文的驳斥。

  不过这里我要补充一点:在中国古代,尽管农民起义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毋庸讳言,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均贫富”最终都归于失败了——此时此刻,我看见公知们无比兴奋地奔走相告、手舞足蹈起来。

  然而公知们且慢高兴。我有必要特别指出,“均贫富”的失败,并不是华生所谓“均贫富”总是造成了“普遍贫困”,而是每一次“均贫富”之后,新一轮的贫富“两极分化”又会重新登场。农民起义的“均贫富”成了剥削阶级改朝换代的起点而已。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