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没见过的毛主席照片:遭排挤,染疟疾,身形消瘦让人泪目!
下面这几张照片是绝大多数人都未曾见过,拍摄时间大概1931~1934年间。
照片中的毛主席身形消瘦,罕见的露出疲态,但他的目光依然坚毅,似乎正在思考着革命道路的未来。
1931年~1934年的四年时间,是毛主席人生的低谷,用他后来在延安回忆那段岁月时的话来说:
“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
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
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毛主席的豁达让我们无法从语言中体会他当时所受的磨难。
因为自己的正确主张得不到认可,眼睁睁看着部队在错误的领导下无辜枉死,身染疟疾的毛主席顾不得自己的身体安危,依然一遍遍规劝同僚,坚持发声。
然而换来的结果:
先是1928年被误开除党籍,后又遭受两次党内警告处分。
1931年到1934年间,毛主席更是丧失党权、军权变成一个无职无权的“普通一兵”。
除此以外,毛主席在此期间还不幸身染重度疟疾,面黄肌瘦,身体浮肿,上吐下泻,连续几天的高烧不退。
如果不是“红色华佗”傅连暲日夜兼程百里相救,后果不堪设想。
但即便是在这样困顿的情况下,毛主席依然坚定革命理想,时刻准备着为党再做些事,从不将自己的个人得失荣辱放在心上。
在1929年落选红四军前委书记时,毛主席依然对周恩来说了一句:
“需要我的时候,打个招呼我就来。”
回顾历史,在遵义会议以前,毛主席永远是“极少数”:
一个来自湖南山里的“乡伢子”,忤逆了古板守旧的父亲,直到20岁来到长沙求学,后来又为了理想信念奔赴北京,没有积蓄、没有名气、没有住所、只能和七个人合租在胡同里的棺材房里。
在延安时和前来采访的美国记者斯诺,再回忆起这段过往时,毛主席是这样说的:
“我住在一个叫做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七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里。
我们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时候,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
后来即便是在恩师杨昌济和李大钊的帮助下,毛主席得以成为北大的图书管理员。
在那里,毛主席遇到了很多当时叱咤风云的青年运动领袖,如傅斯年、罗家伦等人,然而这些人却对毛主席的虚心求教不屑一顾。
“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
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不把我当人看待。
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抱有强烈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