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永垂青史的革命先驱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

2019-10-07 9430 0
作者: 欧阳淞 来源: 光明日报

0001.jpg

  蔡和森像新华社发

01.jpg

  1920年7月,蔡和森、向警予等旅法青年在蒙塔日杜吉公园召开会议。资料照片

1.jpg

  蔡和森诗文资料照片

  蔡和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1918年,23岁的蔡和森肩负着毛泽东等新民学会会员的厚望,在先行赴京寻求救国真理的路途中,曾立下“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的豪言壮志,从此便开始了他为匡复中华而舍生取义的革命人生。

  救国救民舍命拼搏

  说到蔡和森,人们容易想到的是他的理论贡献。但更加不能忽视的是,蔡和森首先是一位为实现“匡时救民”夙愿,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并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实干家。

  蔡和森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鸦片战争以后,湖南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是,近代中国的风云际会,也使得地处南北要冲的湖南得风气之先,成为戊戌时期“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范文澜语)。蔡和森自幼深受湖湘文化滋养,培养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他少年时代因家道中落做过三年学徒,经常遭受店主的欺辱和剥削,对劳动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萌生了改造社会的最初愿望。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立即剪掉自己头上的辫子,并推动家乡永丰镇开展剪辫子运动。初次的反抗行动开发了他朦胧的革命意识,推动着他寻求改造社会良方的探索。1913年,蔡和森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一年后入学的毛泽东相识,结为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共同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革命活动,在湖南进步青年中产生很大影响。为求得“对外发展”,蔡和森北上联络赴法国勤工俭学事宜,并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这是蔡和森由探求革命真理向投身革命实践的一次重大飞跃。

  1920年初,蔡和森到达法国勤工俭学。从此,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上百种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书籍,废寝忘食地“猛看猛译”,并逐渐坚定了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挽救民族危机的信念。他认为,要救国救民,就要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须建立一个革命政党。他多次致信毛泽东,还致函陈独秀。在这些信函中,他第一次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毛泽东复信,称赞他的主张“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同”。蔡和森的建党思想,对国内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起到了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留法期间,蔡和森在勤工俭学学生中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将一批先进分子引向崇尚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三次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革命斗争,成为杰出的学生运动领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同志一起筹组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是“法国支部的创始人”之一。蔡和森虽然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但他的建党思想和建党活动,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