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二——易昌陶


1.webp (38).jpg

  【编者按】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不是那种孤独清高、孤芳自赏的迂腐书生,而是一个广交天下奇杰的热血青年。在他看来,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取得成就,交结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奋斗,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他不但重交友,更为特别的是交友之奇,朋友间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只愿意谈论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他认为,这样的人不在官府庙堂之上,也不一定在自命不凡的精英圈子中,那些一无所有的贫寒学子,那些被看不起的下层百姓,往往隐匿着一些非常之人,能做非常之事,能创非常之业。一师毕业时,毛泽东周围真地聚集起一批奇友,看起来无特别之处,但却个个胸怀远大,有救苦救难、救国救民之志。这些年轻人虽然人生道路各异,却以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伟业永载史册。

  从昨日起,我们连载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立华同志著作《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中“交奇友”部分内容。该系列文章内容精彩、领悟独到,既可从中学习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也可得到刻骨铭心的事业人生启迪。已发第一篇(见文后【相关阅读】),此为第二篇。

  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二——易昌陶

1.webp (39).jpg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易昌陶(左)】

  易昌陶,字咏畦【1】,湖南衡山人。毛泽东一师同班同龄挚友。

  他在一师读书不足一年,就患肺结核回家养治,1915年3月在家中病殁。

  此人到底何奇呢?先从他死后说起。

  按理,这样一个早夭的学子,不会引起学校多少关注,但他的死却成了一师的大事。校长张干、学监王季范和教员杨昌济等,联合发起为他召开隆重追悼会,全校师生反响强烈,送挽诗挽联达256幅,并编印《易君咏畦追悼录》保留下来。同窗学友毛泽东送了极为动情的挽联,还写了一首悲痛欲绝的长篇挽诗。

  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由此载入不朽史册。

  易昌陶也确有出奇之处。9岁时,他见一同学寒冬腊月穿着单薄,便拿出父母为他准备过年的新棉衣、夹裤和布鞋送给那位同学,在当地传为佳话。他出身书香之家,从小就能做诗写大字,13岁写过一副对联,教书先生看后赞不绝口,吃饭时把上席尊位让给他,由此被乡亲们看作是神童。有同学评价说,他生而聪颖,有异于群儿,端重不苟,言语举止常有法度,尽通四书五经诸书。

  毛泽东曾非常惋惜痛心地评价他:

  “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2】

  他的字和文章都很好,与自己感情非常深厚,死得太可惜了。

  其实,两人结交时间并不长,之所以成为挚友,建立了深厚友谊,一个重要原因是志同道合,同为报国奇儿。看毛泽东所写挽联和诗词,就会得出一个清晰认识。先看挽联: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