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二——易昌陶
【编者按】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不是那种孤独清高、孤芳自赏的迂腐书生,而是一个广交天下奇杰的热血青年。在他看来,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取得成就,交结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奋斗,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他不但重交友,更为特别的是交友之奇,朋友间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只愿意谈论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他认为,这样的人不在官府庙堂之上,也不一定在自命不凡的精英圈子中,那些一无所有的贫寒学子,那些被看不起的下层百姓,往往隐匿着一些非常之人,能做非常之事,能创非常之业。一师毕业时,毛泽东周围真地聚集起一批奇友,看起来无特别之处,但却个个胸怀远大,有救苦救难、救国救民之志。这些年轻人虽然人生道路各异,却以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伟业永载史册。
从昨日起,我们连载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立华同志著作《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中“交奇友”部分内容。该系列文章内容精彩、领悟独到,既可从中学习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也可得到刻骨铭心的事业人生启迪。已发第一篇(见文后【相关阅读】),此为第二篇。
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二——易昌陶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易昌陶(左)】
易昌陶,字咏畦【1】,湖南衡山人。毛泽东一师同班同龄挚友。
他在一师读书不足一年,就患肺结核回家养治,1915年3月在家中病殁。
此人到底何奇呢?先从他死后说起。
按理,这样一个早夭的学子,不会引起学校多少关注,但他的死却成了一师的大事。校长张干、学监王季范和教员杨昌济等,联合发起为他召开隆重追悼会,全校师生反响强烈,送挽诗挽联达256幅,并编印《易君咏畦追悼录》保留下来。同窗学友毛泽东送了极为动情的挽联,还写了一首悲痛欲绝的长篇挽诗。
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由此载入不朽史册。
易昌陶也确有出奇之处。9岁时,他见一同学寒冬腊月穿着单薄,便拿出父母为他准备过年的新棉衣、夹裤和布鞋送给那位同学,在当地传为佳话。他出身书香之家,从小就能做诗写大字,13岁写过一副对联,教书先生看后赞不绝口,吃饭时把上席尊位让给他,由此被乡亲们看作是神童。有同学评价说,他生而聪颖,有异于群儿,端重不苟,言语举止常有法度,尽通四书五经诸书。
毛泽东曾非常惋惜痛心地评价他:
“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2】
他的字和文章都很好,与自己感情非常深厚,死得太可惜了。
其实,两人结交时间并不长,之所以成为挚友,建立了深厚友谊,一个重要原因是志同道合,同为报国奇儿。看毛泽东所写挽联和诗词,就会得出一个清晰认识。先看挽联:
“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3】,独令我来何济世?
“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役(没),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4】
上联大意:野蛮的日本人一次又一次欺凌我们,正在长驱直入要灭亡中国,这些满身腥秽的敌寇需要去清除时,而你却不幸亡故了,剩下孤单的我如何拯救这灾难深重的祖国?
下联大意:生死本来不值得过多议论,百年之后无论什么人都会死去的,可你不一样啊,像一朵奇花刚刚绽放就这样凋谢,去得太不是时候了。
易昌陶追悼会时间是1915年5月23日。当时,刚刚发生袁世凯屈服于日本政府压力,接受丧权辱国的21条。无耻的当权者对外软弱无能,为了个人私利竟拿国家和民族利益做交易,让人真切感受到亡国灭种的现实危机。
毛泽东在哀悼亡友时,强烈反映出这种焦虑心情和痛失知音的情愫。
再看毛泽东写的长篇挽诗: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5】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6】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瀁【7】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蒨【8】,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9】。【10】
这是目前发现的,毛泽东留下手迹的第一首诗。其品位之高,构思之妙,用典之自然,修辞之讲究,蓄志之远大,抒情之动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22岁的学子所写,也使我们更加明白,后来那些传世诗词瑰宝绝非偶然。
【易昌陶病逝后毛泽东长篇挽诗手稿】
看这挽诗,真是长歌当哭,一咏三叹;泪脸千行,肝肠寸断。
毛泽东悲痛欲绝地哭诉——
越走越远的昌陶君啊,无论怎样思念也不会回来;留下你朝夕相处的挚友,在悲叹中有无穷无尽的余哀!衡山回雁峰【11】响彻着大雁的哀鸣,湘江畔的春水又在湍湍流动;感物生情更思念亡故的好友,一人徘徊在南城外弯曲的小径。路边的荒草繁茂而又凄凉,不断流下的泪水挂满脸庞;你离去后这里只剩我和我的影子,孤独地望着落日沉于衡山西边的云中。本想与你遨游广阔无垠的深海大洋,这样草木凋零真是难以想象!只想痛苦的永诀从今开始,不料在午夜时惊奇地听到了鸡鸣。随着雄鸡一声引吭高唱,我似乎漫步在东边的高坡上;望着你像往常那样冉冉走来,我握住你的双手热泪盈眶!怎奈关山路险把良马绊跛了,狂风吹开了遮你灵柩的帏帐;心中郁积着如焚烧一样的痛苦,只好依着群山放声地痛哭悲唱。
从梦中哭醒后,又回想起两人一起谈论救国雪耻的情景:
那排列如屏的山峰青绿中点缀着深红,我们曾想把它当成宝剑试一下剑锋。东海有野蛮凶恶的倭寇岛夷,北山是仇深怨积的沙俄兽兵。谁家子弟能去涤荡他们?我等不能因地位低贱就推辞救国责任!不幸的是,知我的子期竟然那么早就死去了,伯牙碎琴断弦没了那优美的琴声。没有知音的琴师是如此伤情,春天来到了也不觉红花盛开的艳容;来日还有漫长的岁月,谁与我共同实现抱负告慰平生?望着你的灵柩敬上一杯苦酒,惨淡地看到旗幡上写着你的姓名。无尽的惆怅中寄托什么?是那大海也不能比的深情!
在这如泣如诉的悼亡诗中,不仅看到他与易昌陶的友情之真之深,我们还可感悟到毛泽东交奇友的本质特点所在。
奇友到底奇在哪里?奇在不是自私狭隘的小我圈子,奇在那份救苦救难、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奇在执着坚定的家国情怀。可以想见,早逝的易昌陶如果不死,也一定会是一位义无反顾的革命先驱,或为国之伟大栋梁。
虽然两人只是学生时代的短暂交往,却留下铭记一生的深厚情谊。直到建国后,毛泽东仍惦念着易昌陶遗属的下落,曾数次派人到衡阳打听未果。
悼念易昌陶去世时,他曾伤心地叹息:独令我来何济世?
但英雄孤单只是暂时,他身边的奇友越聚越多。
注 释:
【1】畦[qí]:1.田园中分成的小区。2.古代称田五十亩为一畦。
【2】《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8页。
【3】湔[jiān]:洗濯;除去耻辱。
【4】《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5】踯躅[zhízhú]:形容慢慢地走,徘徊不前。
【6】涔[cén]:泪落很多的样子。
【7】沆瀁[hàng yǎng]:犹汪洋,水深广的样子。
【8】蒨[qiàn]:同“茜”,用以形容草长得茂盛的状貌。
【9】泓[hóng]:形容水深而广,后词性发生改变,指水深而广的湖或者潭。
【10】《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8页。
【11】易昌陶的家乡湖南衡阳,有一回雁峰,相传大雁南飞不过此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