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的信念,永恒的坚守——记共产党员退休干部解凤元同志
提起解凤元,有人可能不太熟悉,有人也许早已淡忘,但说到曾有一个人用毛笔抄写过《共产党宣言》,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激起记忆的浪花。
解凤元,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南甸镇解家疃村,1962年初中毕业回乡务农,1965年底应征入伍,服役于海军北海舰队,曾任护卫艇航海兵、军士长、副指导员、水警区政治部干事等职。1968年入党,1978年转业回县,先后在回舍区、西回舍乡、组织部、农工部、扶贫办、移民局等部门工作,曾任乡党委书记、副局长等职。
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他用毛笔工工整整抄写下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共产党宣言》及七篇《序言》,一并附录了《党章》总纲,共计4万多字。
一个年逾花甲的退休干部,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花费如此冗长的时日,付出如此超出常人的心力体力来抄写《宣言》,还自费出书,无偿赠人,究竟是什么动机使然?这就是我要寻求的答案。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俩得以彻夜长谈,后又阅读了他的作品,才使我初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本文试图把他抄写《宣言》背后的故事揭示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辈子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一辈子宣传毛泽东思想”,这是他写在《入党申请书》上的一句誓言。解凤元入伍后,恰逢全军学习毛主席著作高潮,凭着自己扎实的文化功底,刻苦的钻研精神,尤其是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第二年(1967)就被评为水警区学毛著积极分子;当年10月便出席了北海舰队学毛著积极分子代表大会;随后11月,又赴北京出席海军首次学毛著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2月3日光荣地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并一起合影留念。在如此极高荣誉的鼓舞下,促使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向党组织立下了上述铮铮誓言。接触到马列原著后,誓言中自然就加上了“马列主义”四个字。
四十多年后,在2011年手抄《宣言》影印书的《创作感言》中,他开宗明义地表示,抄写《宣言》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宣传:
“本作品敬录《共产党宣言》,谨此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打破一般书法作品的书写习惯,将原文的章节、段落、标点等全部内容原封不动地誊录下来,意在使人们欣赏艺术的同时,方便快捷地阅读内容,寓乐于学。”
又在《致读者》中说: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将《共产党宣言》和七篇《序言》全部用毛笔抄录下来,装成册页,影印成书,谨此献上自己对党的一份崇敬、热爱之心,以了却此生的夙愿。”
是啊!对比以上两段文字,简直与他《入党申请书》上的誓言衔接得天衣无缝,如出一辙。试想,他从一个二十刚出头的青年,到今天已成为逾甲老人,整整44年时间,对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矢志不渝,锲而不舍。了解到这些后,难道还会有人怀疑其手抄《宣言》有别的什么动机吗?难道还会有人怀疑其一辈子遵循那句誓言具有掺假的成分吗?反正我脑子里原来对他的一切质疑,一股脑儿烟消云散了。
一本翻烂了的《共产党宣言》
1970年中央庐山会议(九届二中全会)后,毛主席要求全党“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并推荐《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等六部马、恩、列原著。当时他在水警区政治部工作,便与老首长、老同事一起,认真阅读,深入讨论。特别是研读《宣言》时,大家都一段一段地标注,逐句逐字地分析。在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点论述都能背诵下来,最后将一本书基本翻烂了。
通过学习,他对马列主义产生了极大兴趣。之后,还多次参加过各种马列专题学习班。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又主动自觉地、系统地认真研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使自己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和思想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和提高。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解凤元通过刻苦认真地学习马列著作,在他心灵深处埋下了坚定信仰马列主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种子,在后来的几十年中,这颗种子不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使他逐步确立了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世界观。之前抱有的“学雷锋,为人民服务,报效党、报效国家”之类的良好愿望,已经不再是朴素的阶级感情和革命热情,而是在意识形态上得到了理性的升华。
他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笃信,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守,从《致读者》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解放、社会进步的内在规律;反映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是任何力量也摧不垮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一脉相承的两个《纲领》
解风元认为,通过学习马列原著,能把党的唯一宗旨“为人民服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的理性认识上,自然是一个巨大飞跃,然而,能不能把这两个认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就成了检验中国共产党同马列主义理论两者关系的试金石。
解风元认为,共产主义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在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中,在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征程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挫折或失误,然而,建党以来的实践雄辩地证明:自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天起,就坚定不移地高高举起马列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易地把马列主义当做全党一切行动的指导方针。
正如解风元在《创作感言》中所说:“本作品把中国共产党章程附录在《宣言》之后,力图揭示两个《纲领》的内在联系。马列主义始终是我党的行动指南,仅党章《总纲》中提及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有十几处。尽管《宣言》发表已经一百六十多年,中国和世界的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在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看,这两个《纲领》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是一脉相承的。”
解凤元富有哲理的分析和论述,彰显了他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坚信不疑,彰显了一个普通党员的基本素质。
一心一意完成抄写《宣言》的庞大工程
解凤元抄写《宣言》,是基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共产党无比信赖和热爱而迸发出来的极大热情。他觉得,在建党90周年之际,将作为中国共产党行动指南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抄写出来向党献礼,无异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
于是,他从2011年1月1日开始,每天抄写十小时以上,大年除夕、大年初一也不肯休息,常常写到深夜。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每页231个字,那是得做到一个字,一个偏旁,一个笔画,一个标点也不能出错的啊!
他说,在那长时间无限重复着横竖撇捺、点提勾折地抄写中,由于精神高度专注,体力严重透支,经常会出现脑子转不动和手指僵硬麻木的极度疲乏现象,有时一页刚写了几个字就出了错,自己还庆幸没有更多的费时费力;可有时写了一半或只差几个字就写完了的时候出了错,一页的工夫就算白费了。
他风趣且有实际感受地说:“有时气得连续唉……唉……地叹几口气,有时简直就想抽自己几个耳光”。总的算下来,抄写成功率只有约40%。也就是说,4万多字的作品,至少写了10万字以上。
不过,他对自己的设计结果还是十分满意的。经过预先反复策划,设计每行21个字,表示1921年;每页11行,表示2011年;每册90页,表示建党90周年;共两册,表示跨越两个世纪。后来在编纂出书时,编辑商一英又借题发挥,将印张数编成99,字数编成9万,版次编成2012年9月,印数编成1-1900册,定价编成90元等等。自然也得到了他的认可和赞许。
但是,他透露说,以上那些数字,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无需炫耀,可在完成作品后,却发现了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的巧合,至使他一提起此事便忍俊不禁。比如,他选定从1月1日元旦这一天开始抄写,当时不可能预定结束的准确日子,可偏偏在3月31日这一天大功告成,两个31天的大月,将一个28天的小月夹在其间,恰巧90天,作品装裱后一量,总长又是整整90米,两项都迎合了建党90周年。将作品称了称,两册恰巧又是21公斤,一册自然是21市斤了,又双双迎合了1921年建党。另外,作品的宽度是65厘米,他悄悄对笔者说,这个数字正好迎合了本人抄写《宣言》那年65岁哩!——要让笔者说,那是凤元同志对《宣言》的虔诚和挚爱感动了上苍,我们就假定这是上苍对他的赏赐吧!
抄写《宣言》的90个日日夜夜,既是对一个人意志和精力、体力的考验,更是一个人坚守信念的铁证。在此长久抄写的喜怒哀乐中,无异使他的心灵受到了一次马列主义修为的特殊洗礼。
一生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实践
他常对别人说,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革命运动。社会制度是目标,革命运动是达到目标的具体行动。要把工作的每分每秒都当成向目标迈进的一部分。在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他学会了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一切事物,认识处理一切问题。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国家大政方针如何调整,他都能从马列主义理论中找到答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他都习惯于用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去理解吸收,决不会被各种歪风邪气所动摇。
在西回舍担任公社书记期间,正是党中央在全国推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初试阶段,许多基层干部对此新生事物还不甚理解,畏首畏尾。他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科学论断,很快就认识到必须终结农村人口吃集体大锅饭的状况,在适时召开的公社党委会上,他旗帜鲜明地表明了立即在本公社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态度。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干部群策群力,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很快制订出因地制宜的实施方案,并以党委名义将分地具体办法印发到二十个大队和每一个生产队,并召开公社全体社员大会进行动员讲解,创造性地解决了分地中普遍存在的砍树风、带子田、零星田等棘手难题,顺利完成了分地工作。
一贯用信念的力量制约自己的做人风格和职务操守
他常说,做人以诚信为本,做工作以敬业至上。他始终都以坚守信念的力量来制约、指导自己的行为,传播、践行符合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正能量是他的原则和底线。在几十年的党政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他虽然没有显赫的职位和崇高的名望,但对自己担负的工作,必是以“孺子牛”的态度努力完成。
畜牧局退休干部郭五堂是本县著名的诗人,近十年来,他两人交往甚厚,解尊郭为老师,郭视解为挚友。郭根据自己对解的了解,写诗称赞并装镜匾相赠:“大海航行未等闲,劳形案牍意拳拳。曾经淼淼无为水,喜看红霞烧半天。”寓意是:凤元同志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年代,他也正是舰艇航海兵(舵手),因为他“未等闲”而成为海军学毛著积极分子,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转业回县后,无论在机关单位还是在基层任职,都一如既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扶贫、移民部门工作时,手中常常掌握着巨额资金的分配权,可他却在“淼淼”的金钱面前不为所动;以致在桑榆之年又以抄写《宣言》来传播马列主义,使“红霞”烧遍了县内外。这首诗正是对他做人风格和职务操守的真实写照。
2013年,已经67岁的解凤元开始跟郭五堂学习诗词写作。《伏枥志》是他作的第一首诗:“红船航向定罗盘,绘就宏图一梦牵。老骥再修槽枥志,尚存余热汗难干。”从他年近古稀仍不愿做伏枥的老骥,而是要继续发挥余热的精神不难看出,郭五堂对他的称赞是恰如其分的。凤元同志有文才,在部队时是解放军报、海军报通讯员,回地方后在机关写了不少材料,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首肯。退休后练习书法,参展作品得到多人赞许。他学作古诗词,格律严谨,立意高远。七八年来,写了大量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英雄模范人物的好诗篇。
他交友也是如此,每每遇到热爱党,崇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人,他便引为知音和同志。一次随团旅游,在韶山毛主席故居遇到一位导游,在攀谈中得知对方正在潜心研究《资本论》,他便与其交了朋友,建了微信,归来即刻将一册手抄《宣言》寄给了对方。
啰啰嗦嗦写了许多,仍觉得意犹未尽。通过写这篇文章,我再次进入了凤元同志的内心世界。他的共产主义信念是虔诚执着的,对共产党的热爱是发自肺腑的,对党的方针政策的领会理解,是具有雄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功底做支撑的。不是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好比是一支舰队,共产主义是这支舰队的目的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必经航线,党中央是领航的旗舰,全党各级组织都是独立的大小航船,党的各级领导都是其所乘航船的舵手,《党章》是罗盘,《共产党宣言》是发动机。如果每位舵手都能把定航向、加足马力、紧跟旗舰,各艘航船就不会偏离方向或掉队,这只舰队就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驶向共产主义。”
你瞧瞧,在他《创作感言》结束语中的这段话,或许就是对他永恒地坚守共产主义信念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