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兴:这位开国大将从1940年就养病,毛主席为何对他念念不忘?
【徐海东】
提起长征,人们想到的就是红一、二、四方面军这三大主力军。在军史上,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红25军的小长征——历时10个月,从鄂豫皖根据地开始跋涉四省转战近万里,先期到达陕北。更让人惊奇的是,三大主力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力量是不断地被削弱的,而红25军在长征中无论是人数还是实力上反而得到了加强!
1935年9月17日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打开了北上的通道,19日来到了甘肃宕昌县的哈达铺。先行到达的一军团直属侦察连在哈达铺活捉了敌军的一个少校副官,缴获了不少书籍和报纸,发现其中的一张报纸上刊登有徐海东率领的红军和陕北刘志丹的红军会合的消息。
开国上将杨成武在《长征记》中回忆,毛主席当时风趣地说:“感谢国民党的报纸,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的比较详细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还有根据地。”
当时,长征中的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还不知道,就在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的那一天,中共鄂豫省委和西北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了红15军团,由红25军与陕北的红26军、红27军合编而成,军团长是徐海东、政委是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是刘志丹、政治部主任是高岗。
于是,陕北就成了长征中的党中央及中央红军的落脚点,也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毛主席曾说过:“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
徐海东是湖北省黄陂县夏店区(现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徐家桥村人,生于1900年。1925年入党时,徐海东已经做了11年的窑工了。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徐海东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汀泗桥战斗中,他表现突出,被提为少尉排长。
1927年春夏之交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后,徐海东没有动摇革命信念,而是脱离了国民革命军的阵营,回到老家湖北黄陂继续革命,被中共黄陂县委任命为农民自卫队大队长。
徐海东在家乡组织起一支仅拥有1支手枪、8发子弹、17个人的队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支湖北省第1支工农武装,后来成为红25军的核心力量。
1927年11月,徐海东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是创建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的元勋之一。他加入红军后茁壮成长,作战勇猛,一刀一枪从基层开始打拼,一直升到团长。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宣告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为政委,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红4和红25两个军。陈赓任红4军第12师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