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在长征途中悄然“失踪”始末
1935年6月上旬,长征中的中央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不久,即将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随军长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红五军团中央代表陈云却突然“消失”了。当时,部队里出现种种传说———有人说陈云已经牺牲了,更多的人说陈云“失踪”了。陈云在长征途中为何悄然“失踪”?他究竟去了哪里?
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
红军长征开始后,蒋介石一方面调集部队对红军主力围追堵截,另一方面疯狂破坏白区党组织,致使上海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当时,苏区中央与共产国际之间的联系靠的是共产国际驻上海办事处。由于中央红军唯一的一部100瓦大功率电台在湘江之战中被毁,中共中央无法与共产国际建立直接联系。渡过湘江后,中共中央为了重新建立联系,曾派一名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到上海与地下党联系,但未能成功。遵义会议后,党中央认为十分有必要将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共产国际方面通报,同时也必须恢复白区党组织,以配合红军主力作战。于是,中央决定再次派代表到上海去完成这一特殊使命。谁能够担当此项重任呢?党中央经过再三研究,最后认为陈云对上海的情况比较熟悉,也有着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是最佳人选。陈云1905年出生于江苏省青浦县章练塘镇(今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他14岁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20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5岁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进入中央领导层,26岁担任中央特科书记领导白区地下党的工作,直到28岁离开上海,前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陈云在上海生活、工作了28年。选择陈云担此重任,无疑是正确的。
由于任务的重要性,这一决定成为中央的核心机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陈云抓紧时间做了几天准备,随后就出发了。长征以来同陈云在一起工作时间最长的刘伯承担心陈云路上的安全,他写了两封亲笔信,托他在成都的一位朋友和在重庆的弟弟协助陈云赴上海。6月7、8日,在红军攻占天全、芦山后,陈云随军抵达天全县北面的灵关殿。之后,他只身一人从这里悄悄地离开长征队伍。离开时,陈云从林伯渠那里领了到上海恢复党组织的工作经费,大面额的国统区货币约3000元,以及小面额货币和光洋约200元作为路费。陈云回忆说:我带了一只热水瓶,把大面额钞票放在了热水瓶胆下面。
出川的护送者:席懋昭
经过精心安排,护送陈云离开灵关殿的是当地的地下党员、在灵关小学任教的席懋昭。他们出发不久,突然从后面追上来一个人。这人是国民党天全县的教育局长、荥经县的地主。在红军攻占天全时,他准备逃回荥经县,被红军扣留。为了利用他掩护陈云出川,当陈云和席懋昭离开灵关殿时,红军也故意放松对这个人的看管,让他溜掉。当他追上陈云他们后,席懋昭主动同他搭话,自称是为了躲避红军而外逃的。这个教育局长信以为真,3人便结伴而行。一路上,他们不走大路,走小路。碰到检查站,席懋昭和这个教育局长便上前答话,陈云因怕不是本地口音带来麻烦,就假装去解手混过去。第二天,他们经天全到了荥经县城,在这个教育局长家里住了一个晚上。之后陈云和席懋昭便转向雅安,昼夜兼程地赶了五六天路,到达成都。在成都,陈云拿着刘伯承的亲笔信,找到刘伯承的朋友、美丰银行董事胡公著,在他那里住了一夜,并托他将钱汇给章乃器。这时,章乃器在上海的浙江实业银行任副总经理。后来,这些钱成为上海特科的活动经费。陈云心很细,还要来美丰银行的一叠专用信封信纸,以便日后如果遇到什么情况时可以自称是这个银行的职员。次日一早,陈云托人去成都春熙路的《新新新闻》报馆,刊登了一则《廖家骏启事》,大意是遗失牙质图章,声明作废。这个启事是陈云事先同周恩来商量好的,以此向中央报告自己平安到达成都的信息。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