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衣食住行忆王震
【编者按】1993年3月12日,南国木棉花盛开的时候,开国上将、国家副主席王震在广州逝世。他一生波澜壮阔、功勋卓著。他为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建树的丰碑,永远留存在党史、国史、军史上。今天是王震将军逝世30周年的日子,为纪念王震同志,本公众号特转载时任王震秘书的李慎明同志撰写的《衣食住行忆王震》文章,以表达对王老的崇敬之情。
1993年3月12日,当南国的英雄花——木棉花绽放的时候,敬爱的王震将军在广州走了。十几年来,他的音容笑貌总是时时浮现在我们这些工作人员的眼前。
我曾在王老身边工作十几年。我第一次见到王老是1980年9月27日,在新疆。那时,他率中央代表团慰问新疆各族军民,我作为解放军报报社记者随团采访。1982年底,我又被调到王老身边工作,一直到他去世。王老的前半生为党、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常想,在王老生命的天空上,开着比朝霞还要绚丽的晚霞。这也可能是因为我直接在晚年的王老身边多年工作的“偏见”吧!
1993年3月19日,新华社在播发王老的生平时说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这绝不是空洞的文字,也没有丝毫的过誉,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对此感触颇深。
来到王老身边工作后,我在整理文档时看到,王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先后颁布的《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文件的空白处和反映一些高级干部艰苦奋斗、不搞特殊化的事迹材料上批示:“亲属成年人传阅,然后工作人员传阅,再开一、二次会讨论如何严格遵守规定。”“季青同志(王震夫人——作者注)阅告栗勇同志(王震驻地管理员——作者注)不许搞特殊化。”“宿舍各员都看看,要奉公守法。”“季青并栗勇同志,要切切实实遵守政令办事。”
1983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整党决定,王老任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顾问。就在任顾问的当天,他在一张白纸上工工整整写下了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一句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跟随王老十多年,亲眼所见,又听其老部下所谈,对王老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之事了解得便更多。王老牢记亲耳聆听过的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殷殷训诫。无疑,他就是中国共产党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楷模之一。这在他的衣、食、住、行、用和对待礼品的态度上表现得比较充分。
衣:战争年代,环境艰苦,王老那粗布做成的旧军服上经常是补丁摞补丁,甚至一只脚上穿着皮鞋,一只脚上穿着草鞋。新疆和平解放后,他和广大干部战士一样节衣缩食,穿没有口袋的军装,戴没有衬里的军帽,省下钱来用于军垦生产。20世纪50年代,他任铁道兵司令员和农垦部部长时,经常穿的是套旧军装。1957年,他率中国农业代表团赴日本考察前做了一套毛料西服。回来后,又换上了旧军装。由于长期跑基层,再加上在那个年代,这套西服很少穿,结果让虫蛀得很厉害,后来花30多元修补好后送了人。王季青说:“给他添件衣服难着呢!他不许别人给做衣服,一说做,他就闹腾!”后来,没有换洗衣服了,就比照身材和他差不多的大儿子王兵剪裁做好,然后下水洗得旧一点儿,不让他察觉,换着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