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毛岸英外,还有三名将军之子奔赴朝鲜,他们是谁?结局怎样?
毛岸英,作为毛泽东的长子,在得知父亲准备出战朝鲜战争时,主动请缨上战场,他成为了入朝的第一位志愿军战士,结果年仅28岁的他在入朝作战34天后,壮烈的牺牲了。
他的尸体已经面目全非,如果不是他尸骨上的一块苏联手表残骸,可能连尸体都无法辨认,足见当时的惨状。
毛泽东在得知儿子的牺牲的消息后,强忍着悲痛说:“怪只怪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啊!”
在毛岸英的葬礼上,刘思奇代他问毛泽东:“他作为您的儿子合格吗?”
毛泽东眼含热泪地哽咽道:“合格。”
多年后,毛泽东去世,大家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他保留的毛岸英的一件大衣以及其它遗物。
毛泽东既有对骨肉亲情的难以割舍,也有对儿子能够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的骄傲。
除了毛岸英以外,还有三名开国将军之子奔赴朝鲜战场。他们都是谁?结局如何?
第一位:开国中将匡裕民的长子
匡裕民出生在江西的一个贫苦的家庭,据说他出生那天伴随着一阵响雷,母亲且喜且忧地说:这娃子,别将来真成个炮筒子。
没想到一语成谶,匡裕民一生与大炮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家境贫寒,匡裕民从小就跟着母亲干农活,砍柴、放羊、割草,无所不能。也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大家都说他是一副扛枪的好身板。
1926年,北伐军进入万安,匡裕民也意识到贫苦人要想翻身,就得扛起枪杆子,于是他成立了农民自卫队,并被推举为农民自卫队的队长。
2年后,万安活动中,他指挥农民军进入万安城,他冲锋陷阵,破了东门,成功打入了县城。随着江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匡裕民也加入了共青团。不久,加入了红军,因为作战英勇,被项英看中后,调到炮兵连。
在之后的战斗中,匡裕民发挥特长,如鱼得水。
在广昌战斗中,匡裕民扛着迫击炮,一炮击落了敌人的火力点,才使得被困的红军冲上了敌人的碉堡,立下了歼敌一个团的战功。
匡裕民将军
朱老总激动的赞扬他为神炮手。
在之后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中,匡裕民也是屡建战功,新中国成立后,匡裕民被任命为第四野战军炮兵司令。他果然与炮兵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匡裕民再次带着炮兵连进入朝鲜战场,任志愿军炮军副司令。他成为了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炮的一把手,在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中,每一次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长子也带入了朝鲜战场,他的长子也英勇的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匡裕民也因此非常悲痛。
后来,匡裕民被授予开国中将,他也被大家称为“神炮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