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人做事?尽在毛泽东对这716位历史大人物的品评之中!
毛泽东爱好中国历史,善于应用对历史人物的介绍和批评。
历史人物是历史的主体。正如莎士比亚说的:所有人的生活都是历史(《亨利二世》)。人们读史谈史,通常就是从历史人物的行事和言论来审判过去、认识现实的。
早在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就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遗产。”三十年后,即70年代初,他又一次提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乌龟壳(甲骨文)到现在,都要进行研究、总结,要有知识。”
而毛泽东本人,就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先锋!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
评商纣王,他说:“史书上把纣王描写的像一个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坏人,太过分了。连孟夫子都为他抱不平地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纣王那时候很有名声,商朝的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不投降。”
论伯夷叔齐,他说:“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当时武王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韩愈歌颂他是颂错了”
提到刘备,他说:“刘备志大才疏学识浅,好感情用事”,重庆谈判,众人阻拦,他说,“刘备拜访诸葛亮不是三顾茅庐吗,我毛泽东难道还不如刘玄德?”
八大会议上,说到要任用年轻干部,他以周瑜为例,“赤壁之战,程程普四十多岁,周瑜二十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古时候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胆提拔?”
红军到达陕北,有人要毛泽东注意安全,他诙谐的说,“我的头,不值钱,连三百张钞票也不值!”“林言拿黄巢的头请赏,连个铜板也没有搞到手,反而赔上了自己的头,岂不哀哉?所以我不怕哪个壮士把我斩首!”
......
像这样的别具一格而又极具智慧的评论,在毛泽东那里,俯仰皆是!
历史上因为朝代更替和封建价值观而过分黑化的历史人物,如商纣王、秦始皇、曹操、隋炀帝等等,都因为毛泽东的评论,而被重新研究,重新被“平反”。
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在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里,显现的淋漓尽致。
把人当作历史读,以20 世纪中国政治思维的宏观审视历史人物,用斗争的哲学理念解析历史人物,毛泽东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法则,也有很多的个性色彩。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