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缅怀英雄】余祖胜:让信仰的火焰永远燃烧

2023-04-05 973 0
作者: 覃元理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浓黑的眉下,深嵌着一对直视一切的眼睛。他不过二十几岁,可是神情分外庄重,比同样年纪的小伙子,显得精干而沉着”。被誉为“革命的教科书”的红色经典长篇小说《红岩》中,令读者难以忘怀的“余新江”是第一个出场的主要人物。而“余新江”的原型,就是1949年殉难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震惊中外的重庆“11·27”大屠杀中的红岩英烈——余祖胜。

  去年是余祖胜诞辰95周年,距余祖胜牺牲亦有73载。在仅有的22岁生命中,余祖胜始终对着黑暗与邪恶抗争、向着理想与光明前行,充分诠释了红岩精神的信仰力量。

  向阳而立的“工艺专家”

  1927年12月,余祖胜出生于湖北汉阳三眼桥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祖籍为江西湖口。父亲余桂喜是著名的汉阳兵工厂下属步枪工厂的一名钳工,后来因家境每况日下,哥哥余祖德不得不辍学并成为兵工厂的一名童工。受到父兄工作的影响,聪颖机灵的童年余祖胜耳濡目染,对工艺制造也从陌生变为熟悉。

  ◆余祖胜

  1944年9月,余祖胜进入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亦称“21技工学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后来发展为重庆理工大学)半工半读。秉承着校歌里“工以建国,技以利工”(郭沫若作词、贺绿汀作曲)精神的余祖胜,牢记被誉为“中国兵工界的国宝”、周恩来亲自发展的秘密党员、国民党中将、首任校长李承干“厕身于工艺事业”“孜孜好学、以求精进”的教诲。“尤其弟对于机(械)是(似)乎有一种好感,甚至于在安(休)息的时候还想着夹边夹角的问题”,他在一次考试后给好友钟宾的信中介绍自己工艺学习的收获,“这样一来引起了无数的兴趣,使我习题比同学做的多”。然而,国民党统治集团始终不放弃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迫害,乃至悍然发动内战,导致艰辛努力学得工艺本领的余祖胜报国无门。为了亿万中国人民能够沐浴自由和幸福的阳光,“工艺专家”余祖胜毅然决然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

  1948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余祖胜在21兵工厂修枪所不幸被捕。在暗无天日的渣滓洞监狱里,余祖胜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工匠精神”,让一双“巧手”派上大用场,因此被难友们誉为“狱中工艺专家”。他用稀饭、棉花和泥土等材料混合起来制成象棋,送给狱中的难友,培养难友们乐观、坚强的革命品质。

  ◆余祖胜刻制的红心(现存于国家博物馆)。

  余祖胜还花费许多时间,把捡到的一根长铁钉磨成尖刀,再利用尖刀将收集到的各色废牙刷柄,刻制成百余枚非常精致的小五角星和小红心。在唐弘仁、汪进仪等难友的合作下,余祖胜还在红心和十字架上分别用英文刻上“共产党万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1949年的狱中春节联欢会上,余祖胜将这些五彩缤纷的小工艺品一一送给那些英勇的战友,表达对解放战争捷报频传的喜悦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如今,走进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的展厅里,仍然能够瞻仰到其中摆放着的红心小吊坠和小十字架。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