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亭:军政兼备的开国上将,和陈赓共同打造令日军胆寒的386旅,主动让贤毛主席赞其风格高顾大局

2023-04-14 1463 1
作者: 宋凤英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群英谱中,王新亭是一位耀眼的人物。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身经百战,屡建功勋,由一个普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我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王新亭曾长期从事政治工作,是我军优秀政工干部。同时,他也是一位军事素养很高的将领,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军首任军长,指挥过一系列硬仗。王新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建国后曾任西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济南军区代司令员兼第二政委,军事科学院政委,副总参谋长等职,为我军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短短三年,从战士升为军政治部主任

  王新亭1908年12月出生于湖北孝感县涂家河王家岗村一个佃农家庭。1930年4月,王新亭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一营第一连当战士。1931年1月,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王新亭任红四军十师三十团党务委员会书记。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七里坪宣告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辖第四、第二十五军,共3万余人。此时,王新亭被任命为第十师政治部副秘书长。此后,王新亭先后参加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向西转移,他调任三十团政治处主任。但当时他并不知道转移的原因和目的地。后来,王新亭在回忆这次大转移的感受时写道:“行程3000里,历时两个月。不但自然条件恶劣,行军非常艰苦,而且前有堵击,后有追兵,天上有飞机侦察。我们夜行晓宿,冲过敌人数道封锁线。我的两只脚烂得更厉害了,走路疼痛不止,但年龄尚轻,勇气还足,背着背包和干粮,拄着拐杖,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往前走。翻越巴山,时值冬季,风雪漫天,山路很滑。我们身穿单衣,脚穿草鞋,每人再背上一捆稻草,以备垫脚爬山。白天行进在崇山峻岭之间,夜晚露宿于悬崖老林之下,沿途人烟稀少,缺吃、寒冷、疲劳,艰苦异常。我的眼睛是高度近视,那时候我们又活动在穷乡僻壤,根本没有条件配眼镜。所以工作起来比别人困难多些。特别是夜间打游击活动,困难更大,看不见路,只好拄着棍子跟着部队前进。记得有一次我随部队要通过一个很危险的山道时,王宏坤同志大声提醒我要小心,要我用手摸着走,这才没有摔到深山沟里去,幸免于难。事后说起这件事来,我还有些后怕。1932年底,部队到达川北通江两河口。这一战略转移,困难是严重的。但是,红军战士们团结一致,英勇战斗,终于克服了种种危局,保存了一万五千人的骨干,成为开创新的根据地的坚强力量。”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