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石:陈赓缘何不跟随蒋介石
陈赓大将,在党内军内和全国人民心中素有盛名。他性情豪爽,乐观风趣,文韬武略,足智多谋,深受广大人群喜爱。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的十大将中,他的声望几可与粟裕相提并论。
血雨腥风年代,陈赓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无论在云诡波谲的情报战线上,还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陈赓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陈赓机敏善变,明察秋毫,巧于周旋,多次冲出险境,化险为夷。
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后,中央机关全体人员面临生死危机,陈赓在周恩来亲自领导下,马不停蹄,东奔西跑,与陈云、李克农等人一起,及时通知并转移所有人员迅速撤离,使大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免遭敌人逮捕杀害,立下不世之功。
长征途中发生的土城战役,因事先获取的敌人情报存在严重误差,大大低估了敌军真实实力,加上中央红军最大主力军团红一军团彼时远离土城战场,回救不及,刚刚从遵义会议上解脱出来的中央红军再次陷入危境。危机关头,身为红军总司令的朱德不避危险,亲临战斗一线指挥。为避免遭受更大损失,挽回所面临的重大危机,毛主席果断做出决定,启用中央红军最珍贵的一支力量干部团。时任干部团团长的正是陈赓。接到命令后,陈赓与政宋任穷立刻率部开赴前线,以迅猛果决手段迅速打退敌人进攻,扭转了战场不利局势,生死关头立下大功。此役之后,毛主席对陈赓大为赞赏,连连说:陈赓可以当军长!
陈赓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祖父曾为湘军将领。1922年,陈赓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学习时,他与蒋先云、贺衷寒一起被誉为“黄埔三杰”,深受校长蒋介石青睐。1926年,陈赓赴苏联学习,翌年回国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被党组织派遣到中央特科工作,隶属周恩来领导。
陈赓的人生经历颇富传奇色彩。1925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他曾紧随蒋介石参加了平定陈炯明叛乱的东征战役和平定广州商团叛乱战役。危急关头,屡立奇功,前后两次救下身为总司令的蒋介石之命。
血与火战场上,由于平叛部队仓促组建,缺乏严格军事纪律和作战经验,战事推进很不理想。身为东征军总指挥的蒋介石心急如焚,不听部下劝阻,亲临作战一线指挥。然而,兵败如山倒,已经溃败下来的平叛队伍如何也抵挡不住敌军猛冲势头。眼看着敌军即将冲向蒋介石所处的制高点,危急关头,陈赓等人急劝蒋介石撤退。不知是出于不甘心或怕失面子,亦或是被突如其来的战场局势乱了方寸,蒋介石一时间呆若木鸡,不知所措。环顾周围,老蒋的护卫人员多已四散逃离,身边只有身为连长的陈赓等少数几个人。敌军近在眼前,再不抓紧撤离,后果不堪设想。陈赓不假思索,俯身背起蒋介石就走,其他人紧随其后。大家一路颠簸,历尽慌乱与坎坷,终于来到一条小河边。敌军紧追不放,必须马上渡过小河方能转危为安。陈赓放下蒋介石,四处搜寻过河船只,终于在不远处发现一只小船。大家喜出望外,急忙扶蒋介石上船,快速划过小河,终于甩掉追敌,老蒋躲过人生一次大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