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伟:捍卫英烈董存瑞的战斗尚未完结
董存瑞烈士(1929.10.15-1948.5.25)拥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大经典英烈之一,其他五位是张思德(1915-1944)、黄继光(1930-1952)、邱少云(1926-1952)、雷锋(1940-1962)、苏宁(1953-1991)。这六位烈士同时也位列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董存瑞托举炸药包、舍身炸碉堡的形象已经化作了永恒!
以前对董存瑞的了解,更多是一个久远而模糊的符号,毕竟我没有亲历过他战斗的年代。而随着点点滴滴信息的汇聚、各地游历接触的增加,董存瑞的形象渐渐清晰生动起来,我这才发现英雄更多的伟大!
一、成长经历
董存瑞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南山堡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父亲董全忠、母亲姓名不详。董存瑞有三个姐姐、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如今尚有妹妹董存梅(1937-)、弟弟董存金(1941-)在世。
董存瑞父母
董存梅、董存金
董存瑞七岁时上过几天学堂、不久因家贫被迫辍学。
此后全面抗战爆发,董存瑞的家乡很快成了游击区,1940年建立了抗日政权,董存瑞积极参加抗战,当上了儿童团长。
1940年春,新任中共三区区委书记王平来到南山堡开辟工作、常住在董存瑞家。1942年秋的一天,王平被日军追捕,董存瑞把他藏在自家院里。敌人的枪都指在脑门上了,董存瑞也不怕,骗走了敌人、掩护王平脱险。那一年董存瑞才13岁、现在孩子小学六年级的年龄,因为这个壮举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3年,王平被叛徒出卖,危急时刻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我现在无法查到关于王平的更多事迹,足见这种舍身牺牲的情况当时比比皆是、司空见惯。王平们伟大而惨烈的牺牲深深震撼了少年董存瑞,促使他在日后的战斗中英勇无畏。
王平牺牲后董存瑞要求参军,因为年龄小未被批准、只好加入了民兵,从此埋地雷、割电线、扒铁路、送情报,还参加了攻打沙城的战斗(1945年7月)。沙城战斗后不久,16岁的董存瑞加入冀察热辽解放区八路军第24团,成为了一名年龄小的老战士,时间是1945年8月。此后再也没有回家,三年后牺牲。
参军后的董存瑞机智灵活、作战勇敢,不到三年时间,先后参加战斗110多次,与战友一起歼敌800多人,俘敌400多人,炸毁碉堡16座,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这样的战功在同龄战士中极为罕见。积极进步的董存瑞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初春担任第东北野战军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班长,成长为战斗骨干,战友们对他的评价是勇敢而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