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桐斌:唯一一位在国外入党的“两弹一星”元勋
姚桐斌(1922.9.3—1968.6.8),江苏省无锡市人,冶金学、航天材料专家、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1941年姚桐斌高中毕业,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1945年获工学学士学位;1946年10月考取公费留学,次年10月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攻读研究生,195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担任研究员;1957年9月回国,1958年1月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工作,历任研究员、主任、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所长。1961年在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委领导下,主持召开了一系列全国性航天材料规划会议,并签订了多项全国性科研协作项目,对航天材料发展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1968年6月8日不幸逝世,年仅46岁 ;1983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一枚奖章,既耀眼,又沉重,它属于姚桐斌。他的功勋被深深地镌刻进我们国家的历史。钱学森赞其“鞠躬尽瘁为航天,德昭日月感后人”。姚桐斌一生赤诚爱国,他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我国航天导弹事业的星星之火。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志
1922年9月3日,姚桐斌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黄土塘镇小街北面的一座小房子里。他自幼家境贫寒,求学之路异常坎坷艰辛。童年依靠父兄小本生意的收入上完小学,因成绩优异、兄长支持以及小学校长数次劝说,才征得父亲同意继续上学。中学时期,即便贫穷拮据、重病辍学、父亲反对、战乱频繁、各地辗转,他的求学之志从未减过分毫。1941年高中毕业,姚桐斌凭借出色的成绩,同时被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等7所大学录取,最终他选择了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为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就读。大学期间,姚桐斌便展露了远大抱负和家国情怀,他勤学苦读、刻苦钻研、孜孜以求,“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西南交通大学这十六字校训,成为流淌在姚桐斌血液中的优秀品质。四年后,“老是穿一件薄薄的灰色土布棉衣”的姚桐斌,以总评成绩第一名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此时,他仍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为出国留学做准备。他看中了地处工业革命故乡英国的伯明翰大学,下定决心要用学到的科学技术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
矢志科研,不渝归国心
1946年,姚桐斌拿到了抗战胜利后第一次公费留学名额,并于次年10月,来到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攻读研究生。此时的英国正从二战阴影中加速复原,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活动异常活跃。伯明翰大学自然环境优美、校风严谨、师资雄厚、学术氛围浓郁,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姚桐斌沉浸在工业冶金研究中,潜心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方法。1951年12月,他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工业冶金学博士学位。姚桐斌原本计划,获得博士学位后即刻回国,但组织安排他到伦敦帝国学院继续深造。在伦敦帝国学院,姚桐斌对铝—硅合金的热裂性能开展研究,先后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并于1953年获得伦敦帝国学院皇家矿校冶金系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