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关于合作社的探索与实践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破坏中国农业经济及手工业经济,压迫工人农民,客观上推动产生了民族运动,中国工人农民产生了民族自卫的觉悟。如何组织工农群众进行革命,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利器之一就是合作社,工人农民要维护自身权益,改变被奴隶、被压迫的境遇,就急需建立自治机关,发展合作社事业。正如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指出,农民面临的债务和衰落无法阻止,只能通过合作社来进行大规模经营,消除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改善农民的个体经济,使他们过渡到新的生产方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合作社的理论,在发动工农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中,根据工农群众需要组建了一批合作社。这些合作社的建立,对反对各方压迫、维护工农经济利益、改善工农生活水平、提高工农文化水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来看,学界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尚少。鉴于此,本文尝试梳理、探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关于合作社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对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组织工会农会,推动合作社初步建立
经济落后的旧中国,被帝国主义掠夺、被封建势力宰割,在军阀横暴和战乱之下,农民遭受着不堪忍受的摧残,工人阶级的痛苦日增不已。随着地主压迫和捐税剥削的日益苛重,农业生产力逐渐退步,工业被限制得不到发展,工人农民贫困化程度的逐步加深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919年7月28日,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二)》中就指出农民之间需结成联合,以谋求种田人自身的利益,工人之间需结成联合,以谋工人的种种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时时刻刻要站起来为无产阶级利益努力工作的党”,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就致力于改善工农痛苦不堪的现状,深入工农群众,积极组织工会、农民协会。其中,“工会就是保护工人切身的利益和为工人的利益奋斗的机关”,以教育工人,使他们在实践中实现共产党的目标和理想,努力做改善工人状况的运动;农会是全乡村各种农民(自耕农、佃农、雇工)可就其共同利害之点联合形成的组织,是代表农民的机关,“是为农民利益奋斗的先锋队”,一开始便以与乡村中旧政权对抗为目的成立,进行反对豪绅大地主、反对军阀的斗争。由此可见,工会、农会都是以谋求本阶级的团结和根本利益为目的,而要保证此种工农组织的发展,须保障工农群众拥有结社、集会及罢工抗租的自主权,严格取缔高利盘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