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马本斋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具有民族特色的八路军抗日武装——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授予锦旗:“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被聂荣臻誉为:“能征善战的回民支队”。毛泽东同志题词:“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八路军回民支队的司令员——一代抗日名将。
历尽磨难 志存高远
马本斋,经名优素福,又名马守清,1902年腊月初三出生于直隶省献县东辛庄(现本斋村),其父马永常,是一位诚实厚道的农民,母亲白文冠勤劳贤惠、正直善良、誉满乡里,她经常给孩子们讲“岳母刺字”、“戚继光抗倭”等故事,爱国的种子很早就播洒在小本斋的心里。他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学校里规定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他都背得滚瓜烂熟,学习成绩门门优秀,但由于生活所迫辍学了。
就在马本斋16岁那年,一场特大洪水漫天遍野而来,地里的庄稼被冲的一干二净,家里再也呆不下去了。马本斋只好随父亲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父子俩来到北京,映入眼帘的除了金碧辉煌的古建筑,就是成千上万的难民露宿街头,啼饥号寒,天下的穷人都是一样啊!这是马本斋走出家乡的第一个印象。父子俩又经过半个月的奔波,流落到张家口。常言说:回回干三行,烧饼果子宰牛羊。他们在回回的帮助下,开了一个叫“永庆奎”的果子铺,马本斋除了帮助父亲干活外,主要是提着篮子到火车站、洋河边、关帝庙去叫卖烧饼、果子。时间长了,马本斋的烧饼、果子的名气越来越大,常言道:人怕出名羊怕壮。不久果子铺招来了一场大灾祸。一天,一个叫羊赶刀的地头蛇杀气腾腾的来到“永庆奎”果子铺:“穷回子明天交出一百斤果子,一两都不能少。”父子俩忙活了一夜,炸出一百斤果子,羊赶刀来取货时却分文未给。马本斋气的牙咬得吱吱响。第二天照样和往常一样提着篮子沿街叫卖,发现羊赶刀喝的酩酊大醉,正撒着酒疯侮辱行人,马本斋怒火满腔,上前指着羊赶刀骂道:“你这个流氓,喝人血的豺狼!”说着朝羊赶刀踢了两脚。之后,羊赶刀串通警察局闯进永庆奎果子铺,“叮叮当当”地把果子铺砸了个稀巴烂。这回张家口也呆不下去了。
父子俩悄悄地逃出了张家口,来到了内蒙古一个叫喇嘛庙的地方。那里每年春天都有内地的商人到此贩马。父子两被雇佣做起赶马的营生来。常言道:贩马,贩马,四海为家。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马本斋经历了从未尝过的酸甜苦辣,骏马上的驰骋,锻造了一个精明强干的青年;走南闯北的经验,荡涤着一个志存高远的灵魂。1921年,马本斋父子替马贩子把马赶到上海,过河时恰好碰上一场暴风雪,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马群被刮散了,父子俩急着分头寻找马群,几天后,不但马群没找到,父子俩也失散了。马本斋孤身一人历经磨难,在颠沛流离中受尽了心灵的欺辱和身体的折磨,他感受到了对生活和社会的无奈。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马本斋在街头流浪,看到威武的军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亮:我有了枪就能为穷回回争口气,解救天下的穷苦人。于是决定去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