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共产党宣言》
▲周恩来在办公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对于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都具有非凡意义。纵观党的历史,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都是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确立信仰,走上革命道路的。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周恩来很早就读过《共产党宣言》,这本书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01
东渡日本 “一线阳光穿云出”
周恩来是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信仰者的。1917年,周恩来以优异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他带着“军国、贤人政治这两种主义可以救中国”的期待,决定到已经开始工业化道路的日本去求学。临行前,他写下“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诗句,并与同学郭思宁相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在日本,周恩来大量阅读社科类书籍,包括《社会主义神髓》《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著作。以《社会主义神髓》一书为例,作者幸德秋水在开篇的自序中就强调本书首先参考的文献就是《共产党宣言》,并特别介绍唯物史观公式,这些都给周恩来带来了思想上的启迪和视野上的开拓。1918年7月至9月,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后在国内大量收购军米,引起米价暴涨,严重影响百姓生计,这一情况导致多地爆发“米骚动”事件。日本全国共有33个县,1/4的人口卷入其中。9月中旬,日本政府最终以出动军队的武力方式平息了这一事件。“米骚动”事件使周恩来认识到,国富和民强并不是自然关联的,日本社会问题的尖锐很直接地说明了其发展道路并不完美。
现实的冲击,使得周恩来原来对日本抱有的期待破灭了。但是,周恩来在日期间读过的那些遵循《共产党宣言》原理写就的著作,包括《震动环球的十日》《社会问题研究》《贫乏物语》等书,让周恩来初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资本论、阶级斗争学说等理论并倍感欣喜,他在《雨中岚山》中曾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02
五四运动 “思想是颤动于狱中”
1919年初,在知悉母校要建大学部后,周恩来决定归国报考新成立的南开大学。不久,因为在巴黎和会中的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在北京率先爆发并迅速席卷全国。5月5日,天津学生第一时间响应,周恩来也积极参与其中,成长为学生运动的领导骨干。
1920年1月,因为参与领导学生运动,周恩来在赴直隶公署请愿时被捕。在狱中的半年时间里,他和大家一方面积极与反动政府抗争,另一方面集中研究社会问题。周恩来五次对狱友作演讲,主题都与马克思学说中的经典观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