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书,带你走进毛主席一生中很纠心的两件事的决策过程!

2022-07-20 991 0
作者: 天空 来源: 重读老旧书

  胡乔木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二十多年,他记得有两件事使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就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

  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这段历史,相信很多同志都是很感兴趣的,要是没有这场战争的胜利,中国和远东就不会有迄今超过半个世纪的和平。

  那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呢?目下许多军事专家鼓噪的“唯武器论”,不知影响了多少人。也许他们已经忘记了毛主席说过的:“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所以,决定战争胜负的,只能是人民。

  但是在很多特殊条件下,高层领导的决策正确与否同样也会影响一场战争的胜负。譬如说李自成攻进北京后,对手下不加束缚,把优良作风丢掉后,人心涣散,在山海关一战不敌清吴联军,最终兵败身亡于九宫山,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起义从此一蹶不振。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微店购买

  在这部《毛泽东的艰难决策》的前言里,有这样一名从始至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如是说道:“我曾任第15兵团、第13兵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入朝后,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任副处长,负责全部与作战有关的工作。对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了解的。

  可是,对为什么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支援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反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这个最高决策过程知之甚微。尽管当时也曾听到有的志愿军首长偶尔说过一些情况,但几十年来一直不能有真凭实据的资料来证明真相。”

  直到1989年,志愿军原副司令员洪学智要写《抗美援朝战争回忆》,于是给这位老战士打电话,让他到北京参与研究。从此,这位老战士就与本书的作者王波同志结识了。

  9年后,这位老战士写了一本自己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回忆录,但苦于收集不到真凭实据的材料,然而在责任感的驱使下,他坚决拒绝仅凭自己的个人记忆来写。因为这是涉及中、苏、朝三国领导层决策的大问题!

  本书的作者王波同志在上个世纪90年代,陆续收集、研究人民志愿军入朝前,中、苏、朝三国领导层商讨战略决策的内情以及美国决策层的情况。当俄罗斯国家档案馆公开了20世纪50年代的保密档案资料后,他马上找到有关朝鲜战争的这一部分,将之与他在国内收集的资料进行比对,经过了好几年的努力,终于写出了这部《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