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2022年中国左翼十大热点文化事件
1.“民左”之争。2022年3月7日、9日,著名作家刘继明在个人公众号接连发表《俄乌之争:要么民族主义,要么自由主义》和《三个世界理论、民左和俄乌战争》,首次提o出了“民左”概念,从而在中国左翼阵营引发了一场关于民左的大讨论。
相比以前的思想论争,这次“民左之争”有两个不同的特点:“一是以前发生在左翼内部的论争,主要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个人或话题,而不像这一次具有理论上的普遍性、代表性,而且几乎延伸到政治、历史、思想和国际国内各个层面,这是以往任何一次论争不可比拟的。二是论争的形式也具有若干新的特点:一是参与者既有左翼内部分属不同派别、有影响的学者和理论家,也有普通民众,波及范围超出了狭小的知识圈;二是讨论形式上既有正式的文章,也有微信群半公开的自由辩论,堪称文革大字报和北大民主墙在网络时代的复活,具有多元化、多视点、多角度和即时性等特点。这种特点决定每个参与者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利,跟那种以权威大咖为主导的传统讨论方式有的很大不同,不大可能得出统一的结论。因为,争论本身的过程,就是生成新思想新理念,乃至唤醒和动员民众的过程。”(刘继明:《“民左之争”与左翼的困境——答滠水农夫和赤浪青年》)
2.未明子和以激流网为代表的学术-合作社共同体之间在以B站、知乎为主要平台的路线乃至于立场之争,是左翼继“民左”之争后的又一场重大思想论争,其中涉及到如何理解马克思和黑格尔,如何在名义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探索真正的社会主义实践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未明子看来,革命的热情和意愿,不是矛盾的现实产生的,而是知识分子的灌输产生的,因此不是革命的政治经济环境使人产生了革命的意识,进而产生了革命的行动,而是知识分子在人的头脑中灌输了革命的意识,进而产生了革命的行动。”未明子以隐喻的方式说出了中央通过指标资本主义驾驭地方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过去以及中央被地方官僚主义利益集团架空,只能当裱糊匠的现状。这说明未明子作为在出名之前已经长期在左圈混的老油条必定清楚政府目前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是他为什么仍然要表现为一个坚定拥护党和国家并且相信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性的人呢,这恰恰说明了未明子的机会主义本质。
12月10曰,针对未明子的“大三权”“小三权”,激流网发表志愿者“未隐子”文章指出,我们要反对所谓“小三权”的局限性,但并不代表着不要“小三权”。恰恰相反,“小三权”是实现工人阶级解放的基础和必要的环节。没有在经济领域现实的斗争,就不可能实现工人阶级的生存、发展和解放。工人阶级一切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一切生存权益、发展权益的实现,都是通过自己的斗争,通过罢工、结社和集体谈判实现的,而不是靠任何资产阶级或小布尔乔亚(借用未明子的术语)的“慈善”或“施舍”。但是,未明子打着反对“小三权”的名义,走向了彻底否定工人主体性的方向。他所提出的“行动路线”,事实上是将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变成了小布尔乔亚的“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