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起飞,始于毛时代初期!

2023-07-09 2326 1
作者: 火炉 来源: 重读老旧书

  中国经济是如何艰难起飞的?

  经济的起飞,是需要大量的投资的!然而按照主流经济学家们的论述,毛时代初期基本社会经济条件达不到,人均GDP只有27美元,不足印度的一半(57美元),投资的能力更是不行。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带领中国经济进行了“强行”起飞!

  从历史经验看来,旧中国在所谓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无法集中足够的剩余去投资,甚至不能让有限的社会剩余流向合理的产业门类。中国的资本积累条件不佳也使得资本家信誉很坏,直接导致了“一化三改”(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决策。中国的经济起飞将不再依赖资本的整合作用了,而是由国家政权主导工业化进程。

  要知道,劳动力是资本之母!人类的双手,可以创造一切财富!

  尽管一方面我们严重的缺少投资和资本积累,但另一方面,我们却同时拥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劳动力!

  因此,新中国的经济起飞,就要求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和动员力量。比如农业互助组、合作化到人民公社运动,把分散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集体努力,卓有成效地进行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建设运动,把新中国的灌溉比重提高到40%,保证农业的剩余生产水平足以支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

  在1956年之前,在农业、手工业和工业的劳动力组织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

  “强行”起飞的经济发展,还有一个根本要点是如何分配中国有限的剩余。

  从“一化三改”到“三面红旗”,中国的制度设计更加丰满起来。三面红旗的具体内容是: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品产量上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和人民公社(实质上就是立足于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组织起来的基层政权强化形式)。

  “三面红旗”的全部内涵的表述,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间就已经完成了,最后又以这篇文章为蓝本书写了八大政治报告,在八大会议中间就这个政治报告又作出了决议,全面肯定了新中国的剩余和资源分配重点,劳动力资源利用的方向和目标。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小程序购买

  从后来20多年的执行情况来看,这个方针是基本落实了的,也实现了以集体化促使农业增产并支持工业进步的预期目标。

  中华民族逆天改命,从最低谷的最强力反弹,从这里开始!

  于是,我们就见到了这样的的一个结果:从资本形成速度看,1952-1977年25年间,平均加权的积累率达到30.44%,相当于解放前“黄金十年”的600%;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动员与运用成就看,在毛泽东时代基本上是依靠人工劳动为主,修筑了接近2亿亩梯田,8万座水库,20余万公里的江河堤防,并大量推动民工参与修筑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一倍以上,初步建成了独立健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独立完整的工业技术供应体系。中国的主要工农业品产量,按照实物指标在1970年就达到世界第三位,到1990年的时候中国还是这个位次,在苏联解体之后中国才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查看余下4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