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十四年那些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从一九三一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九四五年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的十四年间,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残暴地践踏着中国人民的尊严和灵魂,将中国人民带入到了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
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农村,在城市,在江湖,在高山,在森林,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数以万计的抗战歌曲伴随着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纷纷唱响,它们如投枪,如匕首,如炸弹,似号角,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慷慨赴死,同时,也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说;一首抗战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军事家拿破仑也曾说:“一支军队的实力,四分之三是由士气构成的”, 那么,在炮火连天、弹痕遍地的战斗中,一曲“动听”的音乐所起的作用往往不亚于一枚威力无比的重磅炸弹。
纵观我国抗战十四年间创作的抗战歌曲,不可不谓“题材之集中,创作速度之快,流传之广,数量之多,”而且,它的每一首歌都凝聚着作者的真情实感,不仅有着故事和背景,还都经过了血与火的战斗洗礼。
一、《义勇军进行曲》
在所有抗战歌曲中,《义勇军进行曲》是灵魂之作,是经典中的经典。这首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从作词到谱曲都命运多舛。
首先,歌词作者田汉是在狱中的一张烟盒锡纸上完成歌词创作的,而带着要创作出“中国的《马赛曲》”夙愿的天才音乐家聂耳则是在日本完成曲谱终稿的,不过,这却是他生命中的“绝唱”。
歌曲在一九三五年五月十六日的《电通画报》上发表后,便像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抗日救亡的最强音。
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首歌,并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的唱片,国母宋庆龄先生亲自撰写了序言。在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上,这首中国人民的战歌,不仅享誉世界,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还成为了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被广泛演奏。
1980年,这首表现中华民族刚强性格,展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之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二、《松花江上》
这首饱含血泪的抗战歌曲,诞生于一九三六年,它是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一代英才张寒晖的扛鼎之作。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