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洞保卫战,创八路军抗战以来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

2025-03-26 509 1
作者: 朱晓明 来源: 党史博采

  “谁怕冷风,谁怕冷雨,谁怕那雪花儿纷飞!勒住我们的战马,看一看黄崖洞边的血迹,数一数黄崖洞边的尸体!黄崖洞是我们的!黄崖洞是我们的!我们的英雄们在这里写下了英雄的诗篇!留下了光荣的记忆!”——129师先锋剧团《黄崖洞英雄赞》

  设防黄崖洞

  黄崖洞,旧称黄烟洞,位于山西黎城县北45公里东崖底镇上赤峪村西的板山岭下,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因一座海拔1600米的黄色崖壁上有一个可容百人的天然山洞而得名。该区地形起伏,峰峦叠嶂,绝崖多,死角大,隐蔽地多,坡陡难登,联络困难,在战术上属于易守难攻之地。1939年7月,八路军军工部遵照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的指示,在黄崖洞水窑山(亦称水腰山)建立兵工厂,主要生产步枪、手榴弹、马尾弹、50炮等,每年所生产的武器可装备16个团,是当时八路军的主要兵工基地。朱德总司令曾将该兵工厂誉为“掌上明珠”。

  兵工厂自创建开始,就倍受重视和保护。1940年4月开始,由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担负警卫任务。该团前身是1935年12月在陕西延长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总指挥部特务团,其更早渊源可追溯至井冈山红4军特务营。部队基础好,红军干部多,政治觉悟高,能打硬仗,半数官兵为共产党员,是总部高度信任的一支部队。当时,该团1营首先奉命开赴黄崖洞设防。同年11月,全团在团长欧致富、政委郭林祥的带领下进驻该地区。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指示该团,要据险修筑永久性工事,就地演练部队,做好打硬仗、恶仗的准备。副参谋长左权带着129师工兵主任王耀南亲自到特务团指导设防工作,领着特务团干部勘察地形,绘制地图,实地研究作战预案,确定了防御方向、兵力部署、阵地编成、火力配系、障碍设施和具体战法,并抽调129师385旅、386旅和新4旅的工兵连协助特务团修筑工事。

  左权对黄崖洞的布防呕心沥血,亲力亲为。他一到工地,就扑下身子和战士们一起干,每天只带着一壶水几个馍,奔走在山上山下,沟沟坎坎,把洞区查看了个遍,为工事定点。哪里应构置暗堡,哪里应是明堡,哪里利用天然洞穴加以改造,哪里做投弹的地方,各点的火力怎样射击才能组成交叉火力网等,都一一给特务团干部讲明白。他还指示要把各级指挥员的位置、部队的支援路线、转移路线、防区区分、工程编号,一一登记造册,使干部战士了如指掌,做到“平时滚瓜烂熟,战时一丝不乱”。

  构筑工事开始后,干部战士顶风沙,斗严寒,争分夺秒抢时间。扛石头,挑土灰,抬钢轨,劈山洞,凿枪眼,干得热火朝天。前后经过8个月的苦干,全洞区共构筑坑道11节,堑壕9000米,掩蔽部和碉堡190个。整个黄崖洞形成了一个以营为守备区、连为防区、排设阵地、班组筑工事的有机联系的环形防御体系,能够对付敌人从不同方向的进攻。工厂外围各口,还构置了2道防线、3道雷区。各阵地明暗碉堡林立,火力俯仰交织,既能相互支援,又能独立作战。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