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中国革命的红色地标——井冈山游记(节选)

2022-11-01 2010 0
作者: jyk_123 来源: 红歌会网

  (一)红色的地标

  “英雄的井冈山,翠竹映蓝天,红军的故乡,革命的摇篮,一九二七那一年,毛主席登上了八角楼…”。公路两旁翠绿的稻田,斑驳陆离的养河蚌景色,无瑕欣赏,我的脑海里总想起这首孩提时学会的歌曲,思绪早已飞到那心驰神往的革命圣地—井冈山。

  车子一进入井冈山,高速公路出口旁边一处景观就吸引了众多的游人,纷纷下车拍照留念:一座六层方形阶梯式基座上,一座四棱形小山般的花岗岩建筑拔地而起,在这个建筑物的前方是一面巨型红旗,旗帜中间镂空的地方是一个巨大的五星,五星中间是硕大的镰刀和斧头图案,旗帜的右上角书写着三个金黄色的大字“井冈山”,整个旗帜由一面巨大的岩石雕刻而成,从下到上,从左至右飘飞着,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感和一种大气磅礴的享受,同时又与周围的蓝天、翠竹、绿山很好地融为一体,显得异常雄伟、苍劲。

  (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很多东西,尤其是那些油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盏在井冈山下燃烧的油灯让人想起老人家那句非常有名的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幅周恩来举起右臂紧握拳头,左手插腰在南昌起义前动员的油画,又一次让人想起毛主席曾经说过的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井冈会师和黄洋界保卫战的油画面前,我又一次想起老人家说过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名言。

  在“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毛主席挑谷过程中与井冈山老俵促膝而谈的油画面前,我陷入了沉思:任何一个政权的成功,如果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没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没有融洽的军民关系,没有人民群众的监督,没有执政党的自我约束与自我革命,都是不可想象的,否则就会陷入黄炎培老先生在延安时对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兴亡周期率”怪圈中。

  井冈山的许多碑刻也可以称之为这座革命圣地的一绝:“山开千秋业,旗飘万里红”隶行结合的书法给人一种庄重大气之感;“创魂”二字给人一种天马行空之感;“星火燎原”则给人一种潇洒俊逸之感;“春花笑吐红”给人一种挥洒自如的韵味。

  在王佐和袁文才两位被错杀的革命烈士雕像面前,我想了很久很久,想起了在中国革命由弱到强过程中牺牲的许许多多名将侠士,以及许许多多无名英雄,甚至屈死的仁人志士。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正如煤炭的形成,当初是很大很大的一块,最后只形成一小块。而那些在煤炭形成过程中消亡的森林又多么向众多的革命先烈一样,也许他们曾经就是参天的大树,顶天的青松和笔直修长的翠竹,在煤的形成过程中被炭化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没有人知道他们曾经受过多少屈辱,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后来的人如果能记起他们,继而为他们的冤屈平反就很不错了。

查看余下5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