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乡村振兴是让穷人进城富人下乡吗?
当前时期,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为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尤其是农民中的弱势群体服务。离开这一个重点的乡村振兴都是错误的。
一、
党国英研究员提出一个观点,就是“难以进入社会就业分工系统的农村人口应该进城”。他说:“在就业竞争诱导下,小农户因亏损而倾向进入城市谋生,并定居到城市,使留在农村的农民成为全面卷入社会分工系统的专业化的富裕人口”。“如果有政府适当引导,农村穷人会逐渐移到城市,使农村居民的中产化更容易实现”。
党国英还主张市民下乡,认为应当开放农村宅基地,让城市市民过剩购买力到农村买地建别墅。城市市民下乡,可以在农村获得城市难得看星星看月亮的乡村恬然生活,又为农村带来了资源,还改变了农村人口结构。
按党国英的建议,农村穷人进城,就可以拉低城市人均收入水平,城市富人下乡,就可以提高农村人均收入水平,这样一来,城乡收入差距就可以快速减小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也会大为缓解。而且,党国英研究员说:“据笔者测算,我国农户数量减少到3000万户左右时,其专业化水平将有可能保障其收入接近城市部门的水平”。
从长远来看,党国英的观点是有道理的,这个长远是指,再过二三十年,城市有了可以充分吸纳农村劳动力,可以为进城农民提供稳定就业与较高收入,从而可以让进城农民在城市体面安居时,农民就大量进城且不需要将农村作为基本保障与最后退路。大量农民进城了,留在农村的农民就可以有适度规模经营,从而也就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和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了。这个意义上讲,党国英的观点不过是学界过去以来一直的共识,就是“富裕农民要以消灭农民为前提”,只有大量农民进城了,留在农村的农民才能扩大经营规模,实现专业化,获得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二、
不过,党国英的观点与上面共识还是有一些重要差异,其中关键有三点:第一,党国英的主张是现在而非长远;第二,党国英主张用国家力量推动农村穷人进城而非农民自愿选择;第三,党国英主张城市富人下乡买别墅。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仍然有2亿多农户,近六亿农村人口,且进城2亿多农民工大多未能实现在城市体面安居。将2亿多农户减少到3000万户,肯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之所以农民不愿意放弃农村,与农民很难在城市获得稳定就业与较高收入从而难以体面安居有关,农民难以在城市体面安居又缘于中国事实上还仍然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家能力不强,城市高收入就业机会不够。农民家庭进城策略中,往往是年轻子女进城务工经商,中老年父母留村务农。所以,虽然有2亿多农民工进城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仍然保留了村庄宅基地甚至承包地,他们的父母甚至子女仍然留在农村。农民年轻时进城,年老时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