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不见得有碍“抽象思维”和“一神教”的发展
网上一篇大作《汉语汉字的重大缺陷是不利于“抽象思维”》,正如标题,他的立论在“汉语汉字与抽象思维”的关系,由此还导出“不利一神教”。标题的立论很大,专业性特强,以前多听得“汉字不利于抽象思维”,这篇奇文更是将汉语也扯了进来,其专业性加倍翻翻;我不敢冒昧,不过我对“一神教”与“正道文化”有过思考,今天也来插一嘴,谈谈我的看法。
“一神教”也许“很”偶然,未必人类文明必然现象,这个星球的文明四处开花时,“一神教”只在很小一片区域偶然闪现,终于在犹太文明开花结果。我们今天世界文明基本受“一神教”主导,有些朋友喜欢把他说成“西方主导”,我以为很值得推敲。今天所见“一神教”――包括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他是文化传播的结果,是次级文明,不是原生文明的必然进化。没有“犹太教”的原发,是否能见今天的“一神教”主导格局?历史已经过去了,不能假设,每人只是谈谈自己的见识。
“一神教”未必文明必然方向,但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产生某种相似性的、同质性的东西,我以为其中最深刻的非“归一化”+“终极化”思维莫属;就这层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确实存在必然性和方向性。
这就是我的见识,我在红坛以及以前在搜狐论坛,一直持这个看法。
如果我们仿造汤因比的思想,将文明看作一种“有机体”,他有生老病死类似现象,那么上述看法可以从生物人和文明体两个视角考察,这里我把结论先放在这儿:就生物人,我们人类天生就有追求“归一化”+“终极化”的倾向,他是一种生物本能;就文明体,“归一化”+“终极化”的获得,他是文化累积效应,文化累积没达到那个程度,是不可能产生的。接下来我就展开一下探讨:
考察我们人类自己,幼童天生具有“归一化”+“终极化”思维和能力,比如我们孩童都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倾向:我是哪儿来的?爸爸妈妈生的,爸爸妈妈哪儿来的?爷爷奶奶生的,爷爷奶奶哪儿来的?……他会一路问下去,直到父母无言以对;讨趣的爸妈会哄:你是垃圾桶里捡来的,幼童还会紧追不放:是哪个垃圾桶,你带我去看看。人类天生具有“终极化”追问的倾向,他是一种生物能;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人类幼童开始就萌显出归类的能力和倾向,他总倾向于将相同相似的事物归在一起,或者形状相似,或者颜色相近,或者其他方面相近相似。人类天生具有“归一化”倾向,他也是一种生物能。“归一化”和“终极化”倾向是人的基本生物能,不需要后天习得,当然分配到不同个体,这种能力有大有小,但是这是人这个生物有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区别。如今“会否制造工具”已不再是区别人与其他动物的标志,但我以为“归一化”和“终极化”倾向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