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政治与军事路线错误、阴谋手段及危害分析
张国焘政治路线的本质错误是图谋个人和小集团利益,并长期采取旧军阀手段,将本应置于党领导下的四方面军作为要挟上级组织及对抗组织决议的工具。甚至发展到图谋中央政治局最高权力;非法成立“伪中央”;以“伪中央”名义武力通缉现任中央领导人的险恶地步。基于小集团利益的军事路线片面夸大当面敌军的强大,反对和破坏北上抗日的战略作战方针,极力施行向不具天时地利人和、不能建立稳固根据地的恶劣环境地域发展和避战。致使南下百丈关和西路军的重大历史悲剧。本文根据具体的历史事实对其错误和危害进行了深入分析。
1、一、四方面军川西会师时极力谋求个人与小集团利益的张国焘路线
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后的张国焘路线表现出什么性质和情况呢?我们从1935年7月6日1时,李富春发给中共中央的下面一份电文(该电文产生的背景可阅读双石所著网文“松潘战役是如何流产的”一文)内容开始分析研究。电文内容如下:
“李富春为四方面军建议充实总司令部军委增设常委致中央电”(红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长征时期——1935年7月6日1时)注:该战史资料后文均简写为(A—— *年*月*日)。
“朱、周、王、毛、张:国焘来此见徐、陈,大家意见均以总指挥迅速行动坚决打胡为急图,尤关心统一组织问题。商说明白具体意见,则为建议充实总司令部,徐、陈参加总司令部工作,以徐为副总司令,陈为总政委;军委设常委,决定战略问题。我以此事重大,先望考虑。立复。”
正像当时周恩来所说:这是自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第一次有人伸手向中央要权。读者应该注意和思考的是:徐向前一生都是一个不争权的人,肯定不会暗中积极参与副总司令这一职位的觊觎。但是,争取副总司令和总政委职位的这一图谋,张国焘必须事先与陈昌浩、徐向前取得一致;否则,出现徐或陈推辞相应职位的情况,就会使他处于相当尴尬之处境,还会被中共中央看出:这仅仅是他个人的思虑和谋划。只有徐、陈均不公开表示推辞时,才能体现出四方面军高层意见的一致性,使中共中央承受来自四方面军高层的集体压力。我们接着来看中共川陕省委发出的“川陕省委建议加强总司令部与军委增设常委致中央电”(A——1935年7月9日)电文内容如下:
“党中央:依据目前情况,省委有下列建议:为统一指挥、迅速行动进攻敌人起见,必须加强总司令部。向前同志任副总司令,昌浩同志任总政委,恩来同志任参谋长。军委设主席一人,仍由朱德同志兼任,下设常委,决定军事策略问题。请中央政治局速决速行。并希立复。布礼中共川陕省委:纯全、瑞龙(刘瑞龙)、黄超、琴秋、维海(李维海)、富治、永康 (吴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