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庆祝《毛主席语录》出版57周年,发行量50亿册
56年前的5月1日,是个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毛主席语录》正式出版了,因这本书大多采用红色塑料封皮,被国内外的人们普遍称为“红宝书”。
在那个年代,《毛主席语录》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几乎人人都有一本《毛主席语录》。男女老幼,人们熟练背诵毛主席语录,成为亿万人认识大世界和进行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极大改变了中国思想落后的面貌。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八次接见了百万手挥“红宝书”的红w兵,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深入到祖国各地——是他们组织不识字的农民,一句句学习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语录》的影响,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最初编纂《毛主席语录》的是《解放军报》。
1961年4月,林b在部队视察时,明确指示:为了使战士在各个时期、各种情况下都能及时得到毛主席思想指导,《解放军报》应当经常选登毛主席的有关语录。
林认为,基层官兵的文化水平有限,采取语录的方式学习毛泽东思想易于被基层接受,而系统学习效果往往不好。
1964年1月5日,《解放军报》编辑的征求意见本出版,起初名为《毛主席语录200条》。
1964年5月1日,《毛主席语录》正式出版,为方便战士携带,特意印成52开。
没想到,这本书迅速在战士中引起轰动,军队内部掀起了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高潮。刚开始发放范围是干部每人一本,战士每班一本,但基层的战士强烈要求发到每一个战士。1964年12月29日,林b指示,《毛主席语录》要像发武器一样发给每个战士。
1966年,《毛主席语录》又加入了新的内容,也就是在这个版本中出现了后来广为人知的林b题词:“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
1966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毛主席语录》公开发行,全书270页,共427条语录,分33个专题,内容几乎涵盖了中国政治生活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毛主席语录》一出版,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全社会都出现了学习的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1966年下半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发动了二、三百家印刷厂印制《毛主席语录》,几乎达到了全国人手一册。中国国际书店也向全世界117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14种文字的《毛主席语录》。有研究者推算,《毛主席语录》国内外用50多种文字出版,总印数为50余亿册,被称为“二十世纪世界上最流行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