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与特功6连同吃、住在一处20多天
电影《英雄儿女》“王成”是其中一个虚构人物。巴金笔下的“王成” 写其参加战斗及牺牲经过虽然很简洁,但却耐人寻味:“这个团完成了上级给的任务,友军也终于赶到了。只是王成没有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 影片中,“王成呼叫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拉响爆破筒,与蜂拥而至的敌人同归于尽”。
电影《英雄儿女》的剧本是导演武兆堤、编剧毛烽根据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的。小说和电影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时期,1951年年初志愿军入朝部队的指战员,在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离开入朝部队前(1952年11月底前)战斗、生活以及“王芳”与哥哥在战场上相逢,与生父、养父“团圆”的故事。根据小说作者、电影《英雄儿女》编辑和志愿军首长的表态和文章,“王成、王芳”这两个英雄人物,应是众多志愿军英雄。
有两位“郑州大学文学院和图书馆”的作者写了《巴金与“王成式英雄”赵先友史实考证》,【下文称《考证》从第46页开始至第50页结束】和《巴金赴朝有关史实正误——四、巴金没有采访过赵先友烈士》,这两篇文章内容相同。这位“文学院”的作者还发表了《巴金在朝鲜战地活动事略(上、下)》,【下文称《事略(上、下)》】。而赵先有烈士的团长、首长和战友们与其说法截然不同。
下面,我们先简介赵先有烈士的事迹、再分析那两位作者的文章、然后看赵先有烈士的首长、战友以及作家、记者和作者们是如何说的:
一、根据张振川将军的回忆和巴金的题词,特等功臣赵先有烈士就是“王成”的原型之一。
①巴金(右)与65军军长兼政委王道邦在朝鲜。
②巴金(左)与黄谷柳在朝鲜。
③ 张振川将军(中)时任582团团长兼政委在朝鲜前线。
④作家巴金(右)在志愿军65军前沿阵地进行采访。
原河北省军区司令员张振川将军(赵先有烈士的团长兼政委)曾写过有关赵先有烈士的文章:《英雄“王成”的最后时刻》、《一位王成式的战斗英雄》、《怀念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纪念赵先友同志牺牲50周年》、《怀念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英雄儿女”真正多》、《巴金等艺术家采访小英雄范鼠儿追忆》、《朝鲜战场逢巴金》、《谁是“王成”原型》、《赵先有烈士塑像碑文》等文章。每篇文章都提到:“赵先有烈士战斗到最后喊出‘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和作家巴金采访过赵先有烈士的事迹。”
张振川将军目睹了赵先有壮烈牺牲的经过。 1952年10月2日,五连夺取67高地,打退敌人反击后,将阵地交给六连坚守。敌人的反击主要对准67高地,10月3日李承晚陆战王牌一团向赵先有所在六连扼守的67高地发起猛攻。六连官兵打得十分艰苦,伤亡较大,指导员、副连长受伤被抬下阵地,副指导员赵先有以人在阵地在豪迈气概担负起了连队的指挥任务。在三天的鏖战中,他们击退了敌人多次反扑,实施了灵活机动的战术,大量地歼灭敌人。在10月5日,敌人飞机先是对我守军扫射和轰炸,尔后敌数个炮兵群的上百门大炮,向我小小的67高地发射了数万发炮弹、炸弹、凝固汽油弹,使整个阵地变成一片火海。67高地坚守防御战,在朝鲜战场上,创下了单位火力密度的最高记录。而后敌人以一个营的兵力,在8架飞机、12辆坦克和3辆喷火坦克的掩护下涌上阵地。战斗到仅剩下赵先有这位多处受伤的指挥员,手下仅剩通信员刘顺武,赵先有和刘顺武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面对蜂涌而来的敌人,赵先友命令刘顺武用步话机要求炮兵向自己阵地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