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在朝鲜开城前线的日子里
【作者刘新近照】
刘新,河北省河间县人,1929年2月出生,1947年1月由县城小学教师参军入伍,1947年7月入党,1951年2月入朝参战时任65军组织科干事。参加过第五次战役和保卫开城斗争,获得抗美援朝纪念章、立过三等功,并获得朝鲜政府授予的“三级国旗勋章”。1953年10月归国,后从65军调至24军工作,在72师副政委岗位上离休。
91岁抗美援朝老战士以亲身经历挥毫写史
刘新:在朝鲜开城前线的日子里
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五次战役,使朝鲜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东西一线。我所供职的65军,入朝后即参加第五次战役。第五次战役结束后驻在新溪、大坪地区,进行整补和训练。先后补入山东、四川籍新兵5100余名。部队齐装满员,集中进行了一段训练,又总结接受了第五次战役以来的经验和教训,部队战斗力很快恢复,并有了新的提高。部队上下情绪高昂地准备迎接新的任务。
从1951年7月开始,以美方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迫同意与我方进行停战谈判。会址设在朝鲜西部三八线以南的开城。开城地区,原由47军、64军防守。根据新的形势,兵团命令65军结束大坪地区休整,接替兄弟部队担负开城保卫任务。从此,65军配合我方谈判代表团,与敌人展开了复杂、激烈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直至1953年停战签字。共战斗了一年零十一个月。这期间的详细斗争过程已有大量文献介绍,我只是根据个人的亲身经历,记录下一些零星的回忆。
(一)敌机狂轰滥炸的“中立区”
虽然从1951年7月10日就开始了停战谈判,其实敌人不甘心失败,并无诚意的。不仅在谈判中想以“军事压力”来获得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还在谈判同时一刻也不停止军事行动。他们先后枪杀我中立区警卫人员姚庆祥排长,还多次轰炸中立区,甚至直接轰炸我代表团驻地。开城城区就多次遭到轰炸,街道房屋早已是一片狼籍,就像刚发生过大地震。不屈的朝鲜人民,在这堆废墟上搭起小棚子,陆续回来了一些人家。后来,竟然还有了两家小饭馆,就设在简易棚子里。还有一家小小照相馆,也偶尔有人光顾。
那天天气较好,敌机暂时没来轰炸,我和机关几个同志来到开城大街上。说是街道,其实早已没有街道的影子了,只有一些在瓦砾中开辟的小小通道。我们是奔着小饭馆和照相馆来的,打算吃碗饺子照张像。
饭馆的主人是从山东来朝鲜的华侨,是在1949年全国解放后,带着老婆和孩子来到这里的。我们进到屋里,首先看到炕上躺着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他眉清目秀,满身都是烧伤,双腿僵直绑满绷带,翻身都很困难,脸上布满痛苦。在孩子断续微弱的呻吟声中,我们透过小窗,看到屋外不远处还散落着汽油弹的大块弹皮。全家都笼罩在痛苦的氛围中。他母亲说:“这孩子是前几天被美国飞机炸的,投下的是凝固汽油弹,炸伤,又烧伤,很难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