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闭关锁国”之论,失语的革命主体
持续时间不算短的一场无中生有、虚空打靶的“闭关锁国”争论,本是十分无厘头的,因为那篇著名的历史研究院撰写的文章其本质并没有所谓“鼓吹洗白闭关锁国”,但是却引来一批殖化倾向明显、利益立场颇为诡异的势力陷入破防状态,进而歇斯底里地反对、控诉……
这个话题其实在我看来没有讨论的必要,但近日因为一个熟悉的名字亲自撸起袖子下场——胡德平,这让我起了兴致。
两天前的文章里,胡德平借用马恩之口断章取义、偷换概念得树了几个莫须有的靶子:闭关自守、全盘排外、人为对抗。
结合胡德平的家室背景,以及过去三十余年他的诸多言论以及体现的意识形态站位和党史观,不难看出以他为代表的一众党内自由派人士与江湖之上的殖化耗材群体每每涉及该议题的真正所指:建国后的前三十年。
真如他们一向为捍卫近四十年而叫嚷的口号:
绝不能“开倒车~~
只是,毛主席时代真的有“闭关锁国”吗?这恐怕是一个不得不辩明的历史话题。
1
先看这张图片,1967年广州市举办的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再看这张图片,1973年广州市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就有提出:
人民共和国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没有对外贸易的统制政策是不可能的。
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因为这样,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对内的节制资本和对外的统制贸是这个国家在经济斗争中的两个基本政策。
主席的讲话充分表明了两种态度:① 新中国将坚持对外贸易,但必须严加管控;② 国内国外两种矛盾是不可忽视的,因为从事实来看会直接影响中国外交与贸易的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这四个字让中国人自1840年之后足足阔别了一百年。
蒋介石国民政府哪怕通过“摘桃子”而坐拥抗日战争的胜利,他改变了中国的双半性质吗?并没有。
中国与朝鲜/德国这两个被瓜分的国家几无区别,同样被美苏两个大国在雅尔塔肆意切割:长城以北(包括蒙古、中东铁路和旅顺港)归斯大林,长城以南(包括海运主权)归罗斯福。
明明是战胜国却默许这一切的是谁?蒋介石!在这之前拿着史迪威的美援却不抗日的是谁?蒋介石!胜利之后竟然力保岗村宁次与根本博等屠夫不死、转而邀请助其反共的是谁?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