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人民公社制度
人民公社制度是农民群众的一种首创,开始于1958年上半年,后来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同,1958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推广。1983年解散全国人民公社,改公社为乡镇。
人民公社虽然存活时间只有20几年,但是她在中国历史上将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我们今天研究人民公社,主要还是应该研究毛主席的农治战略思想。
毛主席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概括起来,为中国人民探索了两条道路,一条是用了14年时间探索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左”的和右的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一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毛主席的路线才得以执行。到延安整风时期达到了高度集中和统一,在毛主席的正确路线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
第二道路就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主席的社会建设道路,既不是照搬苏联模式,更不是采用西方模式,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索一条社会主义的集体化道路,在农村就是在农民首创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制度上的不断完善。但对毛主席农村人民公社集体化道路探索,很多人不能理解,正如张文茂所说,很多人至今把它看成是毛主席晚年的一个“错误”,是左倾路线的代表,是个乌托邦。
这正如大革命时期一样,很多人对毛主席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不能理解一样,很多人认为“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而使毛主席遭到排挤打击。
在人民公社的问题上,毛主席看问题的眼光和战略高度是与一般人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今天系统研究毛主席人民公社体制的农治战略,对农村的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全方位研究毛主席人民公社制度的农治战略思想
现在就一般人来说,对人民公社这种农村经济制度是持否定态度的。否定的理由就是1958年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左”的错误,如“一平二调”的共产风,食堂化的大锅饭,低水平的穷过渡以及不讲多劳多得的平均主义等等。进而由此全面否定人民公社这种农村集体经济制度。
对这个问题只要稍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就会知道,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的出现是1958年上半年,后来,毛主席得知情况以后,中央才开始研究农村集体化道路的发展问题,1958年下半年才开始推广。而1959年,毛主席提出了退出一线工作,退居二线。所以公社化运动毛主席已经退居二线。而恰恰是当时一线的某些领导的左倾错误代替了人民公社制度。而正是毛主席后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了这些错误的做法。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毛主席主动承担责任,正说明了毛主席的豁达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