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来意: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什么印度打了我们四年,我们才反击?
1964年7月9日,毛主席同在朝鲜平壤参加第二次亚洲经济讨论会后访华的亚洲、非洲、大洋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谈话,说到美国指责中国侵略其他国家这个事,他说:
“说我们侵略了印度,那是因为印度打进了我国几十公里,它打了好几年,我们才自卫还击。一打就打回了老国境。在几千公里的老国境线,印度人跑光了,没有军队,那我们就撤回来了,撤到帝国主义规定的所谓新国境线,这条线我们是不承认的。我们从这里后退二十公里,设立了缓冲地区。”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面对美国人在朝鲜的武装干涉,毛主席旋即表示“不能置之不理”,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斗争。中国敢于跟美国面对面斗争,而对力量远远不及中国的印度的武装挑衅,为什么要在它打了好几年,才自卫还击呢?
其中的原因,不是中国实力不允许,打不过印度,而是另有原因。
中国与印度有着传统友谊,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去的就是印度。中印两个国家世代友好,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新中国成立后,印度共产党即发来贺电,毛主席在给印共中央总书记兰那地夫的复电中说:
“全中国人民读到你的电报里所表现的印度革命人民的兄弟友爱,都将感觉欢欣和骄傲。印度人民是亚洲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伟大民族之一,它的过去的命运和将来的道路和中国有许多类似之点。”
1950年4月1日,印度与中国建交,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1950年5月20日,毛主席在接受印度首任驻中国大使潘尼迦递交国书时致答词说:
“中印两国,国境毗连,在历史及文化上均有悠久而密切的关系,近世纪来,又都为挣脱自己民族的厄运,进行过长期而勇敢的斗争。存在于贵我两国人民间的了解、同情与关怀是深切的。现在中印两国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不但将使已存在于两国人民间的友谊日益发展与巩固,而且与此而俱来的亚洲两大国家人民的真诚合作,必将大有助于亚洲与世界的持久和平。”
中印建交的当初几年里,两国交往密切频繁,但随着中国向西藏进军,印度的扩张主义者对中国产生了戒心,两国之间的关系开始产生了间隙隔阂。印度方面称中国进军西世藏是侵略,希望中国以和平方式解决西藏问题。中国方面则说以和平方式解决并不意味着不进军西藏。尽管有此矛盾,毛主席在维护中国利益和根本原则的基础上,始终维持中印友好的大局,努力不使双边关系偏离和平的方向。
1950年10月22日,毛主席针对印度驻中国大使潘尼迦关于西藏问题的谈话作出批示:西藏为中国内政问题,任何外国无权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