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三大改造
历史资料:《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二七)(二八)
第五章 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九四九—一一九五七)
第一节 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从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八五O年就提出了“不断革命”的战斗口号。在《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这种杜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这个光辉思想,明确提出:“我们主张不断革命。我们决不半途而废。”并且制定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掌握革命领导权,在民主革命胜利后“立刻由民主革命开始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社会民主党对农民运动的态度》)的正确路线。
毛主席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革命论的原理,科学地制定了从新民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伟大理论。毛主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两个阶段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毛主席庄严地宣告:“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主张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为争取干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完成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上去,决不容许在两个阶段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及时地提出了由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和路线,并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在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指引下,我们党不失时机地实现了革命的转变。标志着革命性质的转变,标志着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关键是政权的转变,是国民党反革命政权的灭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中国革命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首先是在一块一块、一片片的地区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革命政权,最后发展到在全国范围内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以前,革命政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它担负着民主革命的任务。在全国范围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并且建立起人民共和国以后,这个革命政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它担负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摧毁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建立了伟大的人民共和国。我们党就立即把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阶段推进到社会主义阶段。正如毛主席所指出,我们获得了全国政权,就以此作为基本条件,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