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中央党校,亲任校长,制定校训,高度评价《逼上梁山》

2023-02-02 1008 0
作者: 孙国林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中共中央党校,简称中央党校。它的前身是中央苏区时期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长征中被迫停止教学工作。红一方面军和党中央长征一结束,就在瓦窑堡复校。1937年2月,随党中央迁至延安,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直接关怀下,进入快速发展期,1947年3月转往东北。它在延安办学长达11年,培养干部10余万人,书写了中共党史上辉煌的一页。

  提议复校

  1935年11月,毛泽东提议,并与张闻天等商议,中共中央党校在瓦窑堡龙公巷小学天主教堂复校。长征刚一结束即复校,足见中央和毛泽东对党校培养干部工作的高度重视。当时决定:党校校长董必武,教务主任成仿吾。教员有冯雪峰、马士良、朱子修等9人。第一期招生300余人,分三个班,由成仿吾、习仲勋、冯雪峰分任班主任。

  ◆中央党校瓦窑堡旧址。

  党中央和毛泽东对党校很关心,负责人经常来校作报告。1936年5月21日,周恩来来校作《论中国的抗日人民统一战线》报告。6月,中央党校先后迁往保安、定边。8月8日,毛泽东在党校开学典礼上讲话。他说: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群众的反应是一个标准。刘志丹牺牲后,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这说明他是真正群众的领袖。党校学员,要学习刘志丹,忠于人民,为老百姓做事。12月29日,张闻天关于党校问题致电周恩来、秦邦宪:“党校必须扩大,招收白区同志来训练再派出去工作”,“党校与中央均开延安城”。1936年至1937年初,中央党校培养了近1000名学员。1937年2月,迁入延安。

  为中央党校制定校训

  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党校,直属中央党校管理委员会。毛泽东十分关心中央党校的发展,不仅在党中央的会议上讨论党校的工作,还多次亲自到校讲话,指导工作,倾注了许多心血。

  1938年8月22日,毛泽东来中央党校讲话,阐述当学生、当先生和当战争领导者三者之间的问题。他强调说:学校以外是一个大学校,那里的东西多得很,学之不尽,取之不竭。孙中山关于民族民主革命的一套,不是从学校里学的,而是在大学校里学的。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从学校里学的,而是在大学校里学的。列宁也是在学校外面创造了列宁主义。学校学习是第一章,出去以后是大规模的学习,要不断地学下去,活到老,学到老。在党校仅是学得一个方法,出了学校还是学习,在实际斗争中学,在工作中学,尤其要老老实实当学生。

  ◆1935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在中央党校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毛泽东作报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