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推进知青问题统筹解决的重要举措

2023-04-23 9605 0
作者: 孙成民 来源: 知青问题研究公众号

  [1973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给知青家长李庆霖复信:“寄出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在毛主席复信50周年到来之际,特刊发孙成民研究员的专稿,记述当时四川在贯彻落实毛主席指示精神的一些史实。]

  1968年12月,毛泽东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以后,包括四川在内的全国各地掀起前所未有的知青上山下乡高潮。大规模地组织知青上山下乡到农村,本身就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特别是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并做好四川几十万知青的动员和安置工作,更是难度很大。很快,四川知青上山下乡就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知青生活不能自给,部分知青住房条件较差,部分地方迫害知青的情况较为严重,“走后门”之风在上山下乡领域逐步蔓延等。

  1973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复信给知青家长李庆霖,指出“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这成为促使最高领导层对知青问题进行全面审视和调整的重要契机。紧接着,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全国知青工作会议,制定了统筹解决知青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而拉开了包括四川在内全国统筹解决知青上山下乡问题的序幕。

  一、召开“两委”知青工作会议

  为贯彻落实毛泽东主席“统筹解决”的方针,四川省委、成都军区党委于1973年8月11日至9月11日召开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知青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查找问题,讨论贯彻执行中央(1973)21号、30号文件的意见。

  这次会议分析了全省知青上山下乡的形势,认为四川与全国一样,知青工作取得了成绩,主流是好的;广大知青在农村发挥作用、大有作为,必须得到肯定。会议认为,几年来,全省已有87.5万多名城镇知青奔赴农村和边疆。他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了许多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

  这次会议对全省上山下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知青上山下乡的意义认识不足。有些领导人把知青到农村看成是一项临时措施;有些领导人认为农村没有前途,不愿送子女下乡;有些领导人把知青看成包袱,当成负担;有些领导人对知青不关心,不培养,不保护。二是知青存在的实际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不少地方和单位,对知青在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漠不关心,相当一部分知青的住房、口粮、医疗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培养教育无人过问。三是“走后门”成风。有些领导干部特权思想严重,利用职权,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城市或者调离农村,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四是摧残迫害下乡知青特别是女知青的犯罪活动相当严重。有些领导人却不闻不问,对犯罪分子打击不力,有的甚至颠倒是非,纵容包庇。这些严重问题的客观存在,证明毛主席尖锐指出的“全国此类事甚多”,是完全正确的;中央(1973)30号文件指出的各种问题,是完全符合四川实际情况的。对存在的这些问题,省委认为,关键在领导,主要是省委领导对毛主席的指示理解不深,对下乡知青关心不够,对这项工作抓得不紧。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