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恶的历史二重性命题(节选)
资本恶的历史二重性命题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读法
——兼论《资本论》的哲学改造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P166-179】
【作者按语】《资本论》主标题实为“论资本”:论资本恶。将资本范畴确定为“资本恶”,统一了《资本论》中的各种资本用语。资本恶用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彻底扫除“逻辑二重性”的认知障碍,将“历史二重性”扎根于劳动二重性。其研究意义在于:从《资本论》导出主体范畴(资本恶)和经济范畴(现代性的资本形式或资本现代化)的统一,又从方法论的高度科学说明主体现代化——克服阶级恶的主体发展,乃是作为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为此,必须从劳动过程文明规划中定格“解放的秘密”,是为历史走出资本恶的主体逻辑学问题。作为劳动哲学,《资本论》采取“非A的A”表达式。即《资本论》作为“非哲学的哲学”类型的实践(无产阶级哲学),盖为批判而设,盖为走出神秘而设。然则,如何研究现代化?走出资本恶是前提。其锁定无产阶级哲学价值取向的无产阶级科学特质,在理解前提上是把《资本论》作为一门严格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著作。
wkdxb.wust.edu.cn/wkd_sk/ch/index.aspx
(提示:摘自该文第一部分、第六部分)
关键词:《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之读; 资本恶; 二重性; 辩证法; 哲学改造
提 要
就性质而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而准备并有针对性地撰写的理论著作。其决定资本之读的路标是历史之读-阶级之读,哲学解读与文本诠释必须服从这个基本前提。
作为劳动哲学,《资本论》采取“非A的A”表达式;作为资本哲学,则坚持走出哲学之读的否定辩证法研究路线。这锁定无产阶级哲学价值取向的无产阶级科学特质,是把《资本论》作为一门严格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著作的理解前提。因此,《资本论》体系是否定的体系,是坚持始终面向自然历史过程、与主体异化抗争的开放发展结构。
《资本论》以矛盾规定的开端(作为发现资本普遍知识的原始开端)启航资本之读和哲学改造,目的在于揭示阶级与经济的同构,经由唯物史观的工作中介,将历史之读-阶级之读(研究规定性)尘埃落定为阶级之读-经济之读(叙述规定性)。阶级科学得以成为资本矛盾的逻辑羽化,经济范畴成为对资本恶的性质及其构造的知识型塑。
所谓资本恶的历史二重性命题,是确认在这一行程中的以劳动二重性为根据的阶级规定和“剥削由统治而建”的特殊价值形式工作形态,即W = c + v + m的生产及其流通实现的全部行程。对第一重性质而言,资本作为历史矛盾的发生和工作呈现;对第二重性质而言,其继而作为社会结构矛盾发生的“特殊性定格”与“经济具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