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的底色——纪念“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诞生100周年献文


  摘要

  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的底色是鲜红的,上面的锤子镰刀,是中国农民革命的历史性开端。经过100年的烟熏火燎,依稀可见。先辈们消灭剥削阶级“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本质区别。纪念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百年诞辰的活动让我悟出;当今中国农村最需要的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的改革,最迫切的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开放。

  “七一”在即,我来到河北省安平县台城村“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参观,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两年后建立的第一个农村支部,马上就是100周年的生日了。

  该馆占地面积6160余平方米,展室由“火种”“星火燎原”“建设家园”三部分组成。布展照片资料600多幅、实物200多件。我认真地从头看起。

  中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创始人叫弓仲韬,出生在这个台城村一富户人家。他1916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学,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同年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沙滩小学任教。经常到北大图书馆阅读进步书刊,听中共创始人李大钊演讲和教诲,也常到天桥一带的工人、市民中调查研究,宣传革命思想,鼓动大家团结起来,与资本家、恶棍把头进行斗争。1923年2月,李大钊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出身农家的李大钊对农村、农民的状况有着深切的了解,先后发表了《土地与农民》等文章,在1919年2月《青年与农村》中写道:“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不解放,就是我们全体国民不解放;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他们的愚暗,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愚暗,他们生活的利病,就是我们政治全体的利病。去开发他们,使他们知道要求解放。”弓仲韬入党后,李大钊对他说:“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只在书斋里不行,只在城里也不行,需要把工农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你家在农村,就回老家建立党组织,发动群众吧。”[1]

  弓仲韬按照李大钊的嘱托,辞去教职,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到老家安平县台城村,播撒革命火种。他卖掉了自家的20多亩地,开办了“平民夜校”,自编《平民千字文》做教材,通俗易懂地讲述老百姓因何贫穷,为什么被欺压、受剥削,由浅入深地讲解共产党的纲领、性质、目标等。学员中的弓凤洲听明白了,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共产党是代表穷人的,中国是个农业国,农民劳苦大众占多数,我决心为共产党服务。”弓凤洲和弓成山入党后。弓仲韬向李大钊请示成立党支部,获得批准后,1923年8月,台城村特别党支部正式建立,弓仲韬任书记,弓凤洲、弓成山分别任组织、宣传委员。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支部,成为冀中平原茫茫黑夜中亮起的第一盏明灯。迈出了农民争取翻身解放的第一步,拉开了党领导农村革命斗争的序幕,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