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冲及:如何实事求是地展现领袖人物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精彩人生?

2023-07-11 652 0
作者: 金冲及 来源: 党的历史

  1981年夏,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李琦同志为了编写《周恩来传》,要调我去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最初文化部不放,就先借调。1983年,中组部才正式下调令。从1984起担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直到2004年离休,我有幸转行研究中共党史二十余年。

  撰写领袖传记必须把握好三个原则

  我到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后,有幸得到胡乔木、胡绳两位党史研究前辈长期、具体的指导。他们既是中国革命的亲历者,又是党史研究大家,给予我大量无私的帮助。胡乔木曾反复告诫我们:“党史要多讲史实,因为历史就是由事实构成的。观点要通过叙述事实来表达。”胡绳也强调:“历史不能脱离事实来发议论。”这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是我从事党史研究遵循的核心价值观。我个人理解,撰写领袖传记必须把握好三个原则:第一是真实性;第二是科学性;第三是不回避问题。

  真实,永远是历史研究的生命。真实就是实事求是,这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但历史研究的对象毕竟早已时过境迁,无法百分之百的准确重现,加之许多档案文献对同一事件、同一人物的记载又时常会有差别。因此,作者在研读史料时就要特别小心谨慎,不能轻易相信第二手材料,要反复比较原始档案和当事人口述回忆的异同,尤其要善于鉴别那些猎奇性传闻。只有经过仔细阅读,反复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再动笔创作,才有可能给读者呈现相对真实可靠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同时,我们也牢记,即使出于好意,刻意美化、不符合实际的描写,也是不可取的。

  科学性,是党史研究必须遵循的标准。只有坚持高度的科学性,撰写的党史著作才有生命力和说服力。领袖传记要力求让那些不了解他的读者,能够认识和理解他的内心思想和处世态度。我在撰写《周恩来传》时,中央文献研究室还有一些同志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对周总理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当传记中提到周总理也有过弱点和失误时,他们就表示:“总理那么伟大!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评价总理?”而周总理是特别看重自我批评的,从不回避问题。在领袖传记的写作中,如果我们对传主一生中的性格弱点和个别失误采取回避的态度,就等于放弃在这些问题上的发言权,最终只能是听任不了解真相的人随便乱说。

  撰写人物传记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人物传记的主体是人,特别是领袖传记,脉络线索要清楚,有层次和发展逻辑,不能遗漏重要的经历。传记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不能写成“千人一面”,同时还应突出重点,对于关键的地方要着重笔墨,有分析和细节,要展现领袖人物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精彩人生。这样读者阅读时才会有整体感,觉得一目了然,又能对关键历史时刻传主的所作所为留下深刻印象。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认为要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查看余下6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