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北航录取通知书里有架小飞机”?毛主席教育革命的一段光荣历史
“北航录取通知书里有架小飞机”的话题登上了热搜,原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年的本科录取通知书里,包含了一件“北京一号”模型的U盘。
这让笔者想起了北航师生大跃进期间“大干一百天,三个号上天”的那段光荣历史,想起了已故的北航老院长武光同志,想起了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
“北京一号”是1958年北京航空学院的学生们在武光老院长和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的新中国第一架自主设计制造的轻型旅客机,是毛主席教育革命思想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之初,航空工业几乎为零。开国大典阅兵式可以参加受阅的飞机只有17架,领队的9架战斗机不得不“掉头、飞两遍”;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因为美帝国主义的空中火力压制,让无数志愿军战士付出了生命代价。
1952年10月25日,在毛主席的亲自关怀以及周总理的亲笔批示下,国内八校院校的航空精英从天南海北奔赴首都,组建了为新中国培养红色航空工程师的摇篮——北京航空学院。
毛主席亲自签发北航首任副院长沈元的任命书,武光在次年调任北航首任院长、党委书记
在旧社会,学校只教书本上的知识,生产的本领要到工作岗位上去学。这既不符合快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人才需求,又背离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指出,“几千年来,都是教育脱离劳动,现在要教育劳动相结合,这是一个基本原则”。1958年,毛主席提出了半工半读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是受到当时国内很多学校师生已经在探索的学生勤工俭学实践的启发。
1958年毛主席视察天津大学
毛主席认为,半工半读、半农半读一方面可以使师生了解工农业生产,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变知识分子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观念,进行勤工俭学,做到自力更生,解决一部分或大部分办学经费。毛主席指示高校要抓三样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
在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在大跃进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火热气氛鼓舞下,本着敢想敢干的精神,北航的师生们提出了要在校园内自己设计和制造飞机的大胆想法。学校的辩论会上,有的教授提出反对,认为“世界上从来没有学校造飞机、太冒险了”,而青年教师和学生们却坚信——“我们一定能让自己设计的飞机上天”,第一院长、院党委书记武光同志支持了同学们的想法。
这当然不是武光同志“头脑发热”,而是与大家充分论证、深思熟虑的结果,飞机研制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发扬民主、尊重科学。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