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飞:关于淮海战役发起时间之拙见
近日,拜读于伟鹏著《淮海战役之谜:江淮部队阻截黄百韬兵团之战》。从标题上看,该文章是在叙述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江淮部队的作战行动及功绩,而文章内容实际上全面地叙述了华野从计划围歼,到转变为堵截、追击,而后再转变为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全过程。笔者受益匪浅。
另一方面,该文章中的有关淮海战役发起时间的叙述,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思索的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淮海战役的发起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对此,笔者也是这样认为的。但笔者在阅读有关著作或文章时,常见一种说法:粟裕将淮海战役的发起时间提前了两天。具体措词虽略有不同,但基本说法一致,如:“粟裕当机立断,决定把淮海战役的发起时间提前两天,即由11月8日晚改为11月6日夜间发起攻击。”[1] 再如:粟裕“毅然决定将战役发起时间提前两天,即由原定的11月8日晚发起攻击,改为11月6日晚发起攻击。”[2] 对这两段文字,会产生两点理解,一是“11月6日”“发起攻击”的时间,是淮海战役的发起时间;二是“决定”淮海战役“提前两天”发起,是粟裕的主观决断。
关于“提前两天”的说法,笔者为找到史实根据,查阅了相关资料,结果却得出了“查无实据”的结论。据此,笔者围绕淮海战役发起时间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第一,淮海战役发起的含义。
粟裕于1948年9月24日7时致电中央军委,建议举行淮海战役,提出战役第一步,攻占两淮,以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歼灭来援之敌。第二步攻占海州、连云港。[3] 对此,9月25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回电说:“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并指示说:“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4] 毛泽东的指示,明确规定了第一个作战的歼敌地点和歼敌目标,即在运河以东的新安镇地区“歼灭黄兵团”(黄百韬兵团)。笔者据此认为:这一指示就是淮海战役发起的含义。
第二,关于淮海战役的发起时间,是经过中央军委、毛泽东、粟裕、陈邓等反复商讨,并根据敌情变化而确定的。
1948年10月23日,华野发布淮海战役预备令,规定战役于11月5日发起[5]。10月28日,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等共同研究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部署,根据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意图,拟以运河以西的部队,从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造成攻略徐州之势,钳制徐州西面的邱清泉兵团、并以一部攻击运河以西曹八集、碾庄圩的李弥兵团,于11月7日发起攻击;以华野主力围歼运河以东新安镇地区的黄百韬兵团,于11月8日发起攻击[6]。当日,饶、粟、谭等将这一研究结果报告中央军委并告刘、陈、邓。对此,毛泽东于30日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复电中,同意华野的计划与部署。但指出华野在运河东西两地先后于7日和8日发起攻击,有“使黄兵团闻声警觉”“迅即收缩集结之虞”,为此,毛泽东提出“似不如同时于虞(7日)晚或齐(8日)晚,各处一起动作,使各处之敌同时受攻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