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粟裕生前为什么对淮海战役“不写、不读、不看”?

2024-04-22
作者: 李克勤 来源: 济学

图片

  【1972年,在陈毅追悼会上,毛主席同粟裕见面,心情沉重地对他说:“现井冈山的老同志,没剩几个了!”】

  粟裕多次讲,淮海战役的文章他不写,淮海战役的书他不读,淮海战役的电影他不看......

  【作者题记】粟裕大将在我军高级指挥员中,出类拔萃,同时他又是后起之秀。他不像林彪那样早在红军时期因为战功赫赫而成为高级将领。一直到1944年粟裕指挥车桥战役取得辉煌战果,他的杰出才干得以展示,毛主席当时预言说“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部队”,而当时粟裕带的部队人数是8000人。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毛主席慧眼识英雄,粟裕的才干有可能在以后的岁月里得不到更多机会发挥出来。

  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里,发挥了前线指挥员非凡的作用,无论是战役策划还是具体指挥,粟裕都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级的杰出军事家,所以毛主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可是,由于粟裕的资历问题,因此在一定时期,他的战功不能太张扬。正如他的秘书鞠开93岁时(1927年生)深情讲述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参加淮海战役的经过和故事所披露的“粟裕多次讲,淮海战役的文章他不写,淮海战役的书他不读,淮海战役的电影他不看”。也就是说,粟裕生前对淮海战役基本上是保持缄默的。但在将军生前和身后,大批包括元帅在内的有识之士,都为粟裕大将主持公道,一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在为他说话。

图片

  在中国文化里,论资排辈是个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思维定式。关于这一点,在毛泽东文化里,无论是思想理论,还是社会实践,都做了大破大立。因此毛主席在世的时候,有了很大改观。至于以后的情况,不多说,反正任重道远。

  01

  三位元帅对粟裕将军的欣赏

  林彪元帅直接称赞粟裕将军“尽打神仙仗”。他在肯定部下韩先楚会打仗时,曾把他比作“东野的粟裕”。可见林彪心目中的粟裕是怎样的了。

  刘伯承元帅在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评价说:“粟裕同志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据说刘帅谈及粟裕时没有“之一”,是发布消息的人加进去的。

  叶剑英元帅在军事科学院担任院长期间,粟裕将军曾经和他一起共事过。据说,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岂能不送!”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叶帅送出大门,望其背影赞曰:“战功高不居功,贡献大不自大。不简单呀!”

  02

  淮海战役总前委是个领导班子

  毛主席领导的队伍,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重大战役往往都有一个“总前委”,这也是用集体领导来体现党的领导。

  总前委是个领导班子。

  但是打仗,军事指挥员的个人智信仁勇严,那是需要突出出来的。

  毛主席用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办法,那就是在关键时刻就让司令员兼任党委书记(或者是政委)。

  辽沈战役时,林彪就是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

  淮海战役时,粟裕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03

  粟裕将军深悟毛主席之道

  粟裕曾经3次向上级,向党中央毛主席“斗胆直陈”,促战局变化。结果都证明,他的建议和设想完全正确。这正是粟裕独特的道器变通之变。

  这不仅体现了粟裕作为战区指挥员能够站在战略高度分析形势,敢于提出正确意见的胆略和胸怀,更充分体现了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和人民解放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和一名共产党员淡泊名利、无私无畏、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的高尚品格和坚强党性。

  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曾经深刻指出:

  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粟裕正是积极能动地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指示的典范。

  粟裕的道器变通之变,证明他深悟毛主席军事之道。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济学”,修订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8条)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