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粟裕生前为什么对淮海战役“不写、不读、不看”?
【1972年,在陈毅追悼会上,毛主席同粟裕见面,心情沉重地对他说:“现井冈山的老同志,没剩几个了!”】
粟裕多次讲,淮海战役的文章他不写,淮海战役的书他不读,淮海战役的电影他不看......
【作者题记】粟裕大将在我军高级指挥员中,出类拔萃,同时他又是后起之秀。他不像林彪那样早在红军时期因为战功赫赫而成为高级将领。一直到1944年粟裕指挥车桥战役取得辉煌战果,他的杰出才干得以展示,毛主席当时预言说“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部队”,而当时粟裕带的部队人数是8000人。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毛主席慧眼识英雄,粟裕的才干有可能在以后的岁月里得不到更多机会发挥出来。
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里,发挥了前线指挥员非凡的作用,无论是战役策划还是具体指挥,粟裕都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级的杰出军事家,所以毛主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可是,由于粟裕的资历问题,因此在一定时期,他的战功不能太张扬。正如他的秘书鞠开93岁时(1927年生)深情讲述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参加淮海战役的经过和故事所披露的“粟裕多次讲,淮海战役的文章他不写,淮海战役的书他不读,淮海战役的电影他不看”。也就是说,粟裕生前对淮海战役基本上是保持缄默的。但在将军生前和身后,大批包括元帅在内的有识之士,都为粟裕大将主持公道,一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在为他说话。
在中国文化里,论资排辈是个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思维定式。关于这一点,在毛泽东文化里,无论是思想理论,还是社会实践,都做了大破大立。因此毛主席在世的时候,有了很大改观。至于以后的情况,不多说,反正任重道远。
01
三位元帅对粟裕将军的欣赏
林彪元帅直接称赞粟裕将军“尽打神仙仗”。他在肯定部下韩先楚会打仗时,曾把他比作“东野的粟裕”。可见林彪心目中的粟裕是怎样的了。
刘伯承元帅在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评价说:“粟裕同志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据说刘帅谈及粟裕时没有“之一”,是发布消息的人加进去的。
叶剑英元帅在军事科学院担任院长期间,粟裕将军曾经和他一起共事过。据说,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岂能不送!”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叶帅送出大门,望其背影赞曰:“战功高不居功,贡献大不自大。不简单呀!”
02
淮海战役总前委是个领导班子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